感皇恩
一叶下梧桐,新凉风露。喜鹊桥成渺云步。旧家机 杼,巧织紫绡如雾。新愁还织就,无重数。
天 上何年,人间朝暮。回首星津又空渡。盈盈别泪,散 作半空疏雨。离魂都付与,秋将去。
此咏七夕词。起韵点明初秋时 节。“一叶下梧桐”,用“一叶落知 天下秋”意。风露,即金风玉露,俗 称秋风白露。诗人常用,如“由来碧落 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李商 隐《辛未七夕》),“金风玉露一相 逢” (秦观《鹊桥仙》)。秋风飘 飘,梧桐叶落,寒露点点,夜天新 凉,两句既描绘出特定的环境气氛, 又隐隐带出其特定的含意。“喜鹊桥 成渺云步”,直落七夕双星题旨。神 话传说谓每岁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双 星相会之夜,由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 河。“鹊桥已成,织女将渡。” (唐 韩鄂《岁华纪丽·七夕》)云步,谓 织女之步。词人《鹧鸪天》词云: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 秋。”渺云步,当云织女将至而未 至,由此引出人们对织女的悬念。以 下四句写织女而意分两层。“旧家机 杼,巧织紫绡如雾。”一层。神话中 的织女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故人间少 女于七夕夜有“乞巧”之风,句谓织 女所织丝绸如七彩云雾般绚丽、柔 软、轻薄。“新愁还织就,无重数。” 二层。反面立意,织女织绵虽巧夺天 工,无奈牛郎遥隔星汉,一往相思愁 深,可谓一段云锦一重愁,云锦几许 愁几许。词人巧用“旧”、“新”枢 纽上下两意: 旧机织新愁,内心之苦 岂人间天真少女所能领略。故词人 《鹧鸪天》词又云: “只缘巧极稀相 见,底用人间乞巧楼。”
下片“天上何年,人间朝暮”两 句,一问一答,怨尤之辞。人言天上 日月长,人间光阴短。在织女看来, 七夕之夜亦如人间之朝暮,瞬息即 逝,即怨恨良宵苦短:“一别经年今 始见,新欢往恨知何限?天上佳期贪 眷恋,良宵短,人间不合催银箭。” (欧阳修《渔家傲》)亦如秦观所 咏:虽“柔情如水”,无奈“佳期如 梦” (《鹊桥仙》)。“回首星津又 空渡”,则以形象显示聚会之短暂。 星津,即银河。句谓天色将晓,鹊去 桥散,双星倏忽别矣。“空渡”与上 片“渺”字互为呼应。以下写织女别 后情态:“盈盈别泪,散作半空疏 雨。”别泪化雨,神话本色,不独无 夸大失真之嫌,反觉非此不足以言织 女离情之苦、别泪之多。“离魂都付 与,秋将去”,更是情深入骨之笔。 唐人陈玄祐撰传奇《离魂记》,叙倩 娘与王宙相恋,婚事不谐,王生离 去,倩娘魂魄相随,五年始返,而魂 体合一。此言织女对爱情之执着,身 虽不能渡银河,魂却与秋水俱去。
汉魏以降,咏七夕诗词何下千 百,主旨大率或盛赞牛郎织女情爱之 不渝,或同情其良宵苦短相思之 绵。及宋人苏轼、秦观为词,始出新 意。苏词云:“相逢虽草草,长共天 难老。” (《菩萨蛮》)秦词云: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 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朝暮暮。”(《鹊桥仙》)表现出一 种洒脱豁达的胸怀。党词立意虽不高 不新,然在艺术表现上分明自有特 色。就构思言,词不正面写双星相逢 之欢悦,而是上片写相逢前之愁思,下 片写相逢后之离绪,全篇充满悲剧气 氛。就描绘言,上片之旧机织新愁, 下片之别泪化疏雨,离魂随秋水,均 自出机杼,极富浪漫想象,悲切中且 不失词的柔美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