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2019-07-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冻云封却驼冈路。有谁访、溪梅去。梦里疏香风 暗度,觉来唯见,一窗凉月,瘦影无寻处。

明朝画笔江天暮,定向渔蓑得奇句。试问帘前深 几许,儿童笑道:黄昏时候,犹是帘纤雨。

完颜的词十分含蓄,往往使人 难以诠解其中的题旨。这首词就给人 以题旨微茫之感。词人长于创造艺术 氛围,而将自己的心迹隐含在景物描 写之中,因此,欣赏他的词作也只能 在把握住词的整体艺术氛围的基础 上,来窥见词人的心境。他所抒写 的,也只是一种泛化的心境,而很难 坐实其具体所指。这首词也很难确定 词人的某种指向,但与前一首词相比 较,这首词更多的是抒写个人的幽独 情怀。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梅花的幽 独,就中投射了词人的品格与胸臆。 “冻云”句,写天气的晦暗阴郁,烘 托了一种幽冷昏暝的气氛。“有谁 访”二句,表明了词人对“溪梅”的 挂怀。此种冻云横空,晦暗昏暝之 时,有谁能去赏梅呢?正可见出梅花 的幽独。接着,词便过渡到词人梦忆 梅花。词人并未刻画梅花之形,而是 写出梅花之神韵,疏香暗度,写出了 梅花的特点与神态。宋代诗人林逋 《山园小梅》中有“疏影横斜水清 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联名句,极 为传神地写出了梅花的气质风韵,被 赞为咏梅绝唱,“梦里疏香”一句, 似化意于此,而进一步从虚处写来。 “觉来唯见”三句,写梦中醒来,不 见了梅花的踪迹,也闻不到梅花的暗 香,而只余一窗冰冷的月色,无处去寻 梅花之瘦影。这三句极为传神地写出 了梅花的高情远韵,并把高人雅士的 品格赋予了梅花。词人又以梦幻来写 梅,空中托起,就虚而刻划之,显得 空灵摇曳,虚处生神。在词人笔下, 梅花有了人的性灵,同时也投射进了 词人的襟抱。上阕写梅,词人先以“冻 云封却驼冈路” 为梅花的出场创造 了具体的环境气氛,它“笼罩全阕, 它题便挪移不得” (况周颐《蕙风词 话》)。而把梅花写入梦中,醒来又飘 渺难寻,正是写理想境界之难得,从 而也表现了词人一种渺茫的心境。

下阕抒写词人的情怀。换头处词 人宕开一笔,没有继续写梅花之神态。 “明朝画笔江天暮”二句,说自己以 诗画自娱,排遣自己的愁怀。用画笔 勾勒出辽阔苍茫的江天暮色,意境阔 大。画笔与“江天暮”合成一个意象, 使人感到画面的阔大与深沉。“定向 渔蓑得奇句”,说自己在淡泊生活中 写作诗词,觅得佳句。渔蓑,在中国 古典诗词中往往象喻着隐居生活。张 志和有一首著名的《渔歌子》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 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 归。”即是写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 完颜虽然贵为王公, 然而却性格简 淡,自甘清寒,立身行事宛如寒儒。 《归潜志》的作者刘祁谈到他曾经造 访完颜府第时的印象:“其举止谈 笑真一老儒,殊无骄贵之态。后因造 其第,一室萧然,琴书满案。”(《归潜 志》卷一)“渔蓑”在这里象征着淡 泊生活。“试问帘前深几许”四句, 极似李清照《醉花阴》“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裳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构思。“试问帘 前”句,表现出词人那种慵懒怅惘的 心情。儿童笑着回答,“黄昏时候,犹 是帘纤雨”,通过淫雨连绵,黄昏寂 寞的景况,把词人那种百无聊赖、无 以打发时日的忧烦感,极为含蓄地透 射出来。

况周颐称完颜词的风格“姜史 辛刘两派,兼而有之”,大致是说揉婉 丽幽秀与疏朗劲健于一炉,这很能道 出完颜词的特点。完颜词在格调、 意境上颇为峭健清远,如本词中写溪 梅的风姿,幽峭高洁,绝无俗态,表 现了词人高朗的襟怀。而在艺术表现 上,又类于白石、梅溪词细腻传神的 手法,确能曲尽事物神态。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