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 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 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 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 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 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这首词后面还附有词人的小记: “昔拟栩仙人王云鹤赠予诗云:‘寄 与闲闲傲浪仙,枉随诗酒堕凡缘。黄 尘遮断来时路,不到蓬山五百年。’ 其后玉龟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 也。’予因以诗记之云:‘玉龟山下 古仙真,许我天台一化身。拟折玉莲 骑白鹤,他年沧海看扬尘。’吾友赵 礼部庭玉说: 丹阳子谓予再世苏子美 也。赤城子则吾岂敢,若子美则庶几 焉。尚愧辞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 意焉。”小记中所提到的拟栩仙人与 玉龟仙人事履不详,但从其语气上 看,大概都是道教中人。赵庭玉事迹 亦不见《金史》等文献,大体可知是 赵秉文在礼部的僚属和友人。赵秉文 濡染佛、道,与道教中人颇有往还。 如小记中所说,拟栩仙人等都以仙人 再世称许赵秉文,意思是说他有道骨 仙风,飘然不群。而其友人赵庭玉则称 他为“再世苏子美”,即以宋代著名诗 人苏舜钦来称许秉文。苏舜钦因参与 范仲淹的庆历革新,遭到保守派官僚 的嫉恨与排挤,借故弹劾,把苏舜钦 削籍为民。苏舜钦贬放后谪居姑苏, 买地修亭,名曰“沧浪”,并有一首 《水调歌头·沧浪亭》传世。赵秉文 以苏子美自比,在词中表现出豪放不 羁的个性。
这首词的上片,以谪仙李白自 喻,写超越尘俗世界的愿望与对理想 境界的追求。“四明有狂客”两句, 化用贺知章呼李白为谪仙人的典故, 给这首词定下了游仙词的基调。贺知 章是盛唐著名诗人,颇受玄宗礼遇, 为人狂放不羁,晚年尤加纵诞,自号 “四明狂客”。“天宝初年,李白自蜀 入长安,以其作品投贺知章,贺读至 《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见 《唐才子传》) “俗缘”二句,说自 己俗缘未尽,因此,难以摆脱尘世的 羁扰。此处杂用佛家语,可见词人的 思想是颇为庞杂的。“我欲骑鲸归 去”三句,脱胎于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词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三句,然而蹈 袭痕迹较重。“骑鲸”,仙家谓方外 遨游。汉代扬雄《羽猎赋》中有“乘 巨鳞,骑京鱼”之句。(注云: 京鱼, 大鱼也,字或为鲸)后以此指仙家、 豪客。陆游《长歌行》云:“人生不 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又有 《八十吟》之二:“饮敌骑鲸客,行 追缩地仙”,均指仙家之壮游。这首 词中此三句是说,我本欲骑鲸归于仙 界,但又恐仙界嫌我醉中时露尘俗之 身。“笑拍”二句,承上三句,写自 己与群仙欢会。这五句都是词人的游 仙想象,颇为奇幻有趣。换头处三个 短句,用三个动作描写,刻画出词人 飘然欲仙的神态,与嵇康诗中“目送 归鸿,手挥五弦”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人身倚长松,仰首看云,神情十分 飘逸,同时也进入了遨游碧落的精神 境界。词人脱略了尘俗,虽然身在尘 俗之中;超越了现实,虽然形寓现实 之内。精神上处于逍遥游的状态,这 是一种审美的境界。这三句,又为下 两句蓄势。正因为精神摆脱羁束,处 于一种类于“解衣般礴”的状态,因 此,灵感与激情并至,援笔作书。“黑 霓”是形容墨笔,“忽然黑霓落手”, 不是简单地说词人援笔而书,而是形 容那种灵感忽焉而至、欲罢不能的情 态,“醉舞紫毫春”,补足上句,使 之有了着落,这两句可谓神来之笔。 赵秉文是金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与书 法,早年皆师王庭筠,而“字兼古今 诸家学。及晚年,书大进。”(《归潜 志》卷一)元好问论其书法艺术造诣 说:“字画则有魏晋以来风调,而草 书尤警绝,殆天机所到,非学能至。” (《中州集》卷三)赵秉文工于草 书,就更需要有“解衣般礴”的精神状 态。这两句把词人醉书的情态写得十 分传神。“寄语沧浪流水”三句,表 明词人的淡泊之志,澄洁之怀,同时 也关合北宋诗人苏舜钦。先秦时有《孺 子歌》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后来人们常常以此表示隐逸之士的高 洁胸怀。而词人的朋友则称他是“再 世苏子美”,这里即以苏子美自比。 “好为濯冠巾”正是化自于“沧浪之 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表明自己的 高洁之志。“却返天台去”二句,是说 返归仙山,去过飘逸遨游的生活。表 现了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词有浓重的浪漫色彩,词人 以瑰丽奇特的想象,勾勒了游仙境 界。语言自然而又富于色彩,风格豪 放开阔。但应指出的是,赵秉文诗词 多方师承,尽得诸家之长,却也较多 模拟痕迹。《归潜志》的作者刘祁曾 指出: “赵诗多犯古人语。”(《归 潜志》卷八)不只赵诗,赵词也颇多 脱胎前人,这首词在立意上颇受苏轼 《水调歌头·中秋》和苏舜钦《水调 歌头·沧浪亭》的影响。尤其是“我 欲骑鲸归去”三句,有明显的脱化痕 迹,这影响了词人自成一家的面目。但 总的说来,这首词在金词中是一首佳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