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 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 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 是,未要论穷通。
元遗山于金宣宗兴定五年 (1221),赴京应试,登第后,从洛 阳返回登封,途经邙山时作了这首词。
北邙山,一称邙山,北山,在河 南洛阳城东北。汉、魏以来王侯公卿 多葬于此。遗山另外有《北邙》诗一 首。诗里写道:“贤愚同一尽,感叹 增悲。”“焉知原上塚, 不有当年 吾。”抒写其面对北邙山引起的富贵 浮云、人生难久的悲叹,作意与此词 略同。“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 英雄。”望着北邙山下蜿蜒前伸的道 路,词人不禁发出深沉的浩叹: 古往 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在这条尘土飞扬 的道路上奔波忙碌,耗尽了精力。这 里的“北邙山下路”,既是写实,又 是人生旅途终结的象征。“老尽” 两字,概括了历史上英雄们共同的悲 剧性命运,出语沉痛。“人生长恨水长 东”隐括李后主《乌夜啼》中现成句 子入词,借以抒发词人自己对人生和 命运的感喟,自然也隐含着词人自己 的生活体验。“幽怀谁共语,远目送 归鸿。”词人一腔愁绪无由诉说,伫立 路旁,久久遥望着天边的归鸿,形 象地表露出作者当时落寞的心境和忧 伤的情怀。元好问才雄学赡,胸怀大 志,而那时的金源政权已经日形衰 朽。 贞南渡后, 仅保有河南、 陕西 弹丸之地,国势日蹙。元好问忧心忡 忡。正因为如此,中年登第并没有给 他带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欢欣, 倒是写出了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 鸿”这样凄苦的词句。
下阕由抒情转入议论。“盖世功 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这是词 人纵观自然及人事沧桑,内心世界经 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结论。审视古 今,在人生旅途上,即使创建了盖世功 名,到头来还不是同葬身北邙山的 王侯公卿一样。生前风云际会,最终落 得个一抔黄土! 由此看来,自己从前 抱怨老天待己不公,岂不是“错怨” 了吗?词人的绵绵幽恨至此涣然冰 释。“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 未要论穷通。”结尾几句描述了词人 所向往的理想境界。浩歌一曲,美酒 千钟,顺应自然,穷通得失置之度 外。只有远离尘世的蝇营狗苟,才能 在醉乡中求得彻底解脱!——这就是 元好问在这首词里所表述的旷达的人 生态度。
遗山有许多申述醉乡之乐的作 品,如《饮酒五首》、《后饮酒五首》 等。醉乡几乎成了诗人消极避世的港 湾。但是,诗人对醉乡的讴歌实则包含 着对腐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否定,所 谓“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余 醉乡地,中有羲皇淳。”(《饮酒五首》 之二 )诗人这种愤世嫉俗的思想情 绪,自有其批判现实的积极意义。
这首词,遗山的旷达和沉缅醉 乡,企求超脱,实际上隐含着他执着 追求建功立业而难有所成的哀伤,于 疏放的格调中躁动着敏感多思的灵 魂。所以陈廷焯《词则》说它“壮浪 语正自沉郁”,可谓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