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2025-04-01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观 别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杨, 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 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 恨芙蓉,秋露洗胭脂。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 是,滴休时。

这首词题为“观别”,系观人离 别有感而作。

首句,“旗亭”,指酒楼,点地。 “谁唱渭城诗”,写所闻,暗寓别 情。“渭城诗”即王维的《送元二使 安西》,是历史上著名的送别曲。情 真意挚的渭城曲吸引了作者,循着歌 声,他看到了一幕动人的别离情景。 “酒盈卮。两相思。”别筵上,酒已 斟满,但一想到今后将经受“一种相 思,两地闲愁”的煎熬,能不为之黯 然消魂! “两相思”表明这种相思不 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 心相印。由此可以推知,离别者应是 一对柔情似水的男女。“万古垂杨, 都是折残枝。”折柳赠别,乃古时风俗。 古典作品中,写离别常及柳树,遗山 此句与周邦彦《兰陵王·柳》中“长 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相似,都指在漫长岁月中,折柳赠别 者为数极多。不过,遗山句意更为醒 豁。“万古垂杨”拓宽了时空跨 度,说古往今来的垂杨,都被别离者 “折残”,构想极为新奇,为别筵增 强了感伤气氛。“旧见青山青似染, 缘底事,澹无姿。”写观别者的心情 感受。所见近处山峦以前皆青碧如 染,如今却变得黯淡无姿。“缘底 事”,轻轻一问,答案尽在不言之 中。词人看到那对他并不认识的恋人 离别的场面,受到离愁别恨的浸染, 连映入眼帘的青山也都失去了往昔的 风采。这几句和稼轩《水龙吟》 “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同一 机杼,即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 景色以人的情感。山犹如此,人何以 堪! 托物言情,既渲染了气氛,也表 明自己和离别者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 和交融的境地。

过片“情缘不到木肠儿”,承上 启下,意谓此情此景,只有木石心肠 的人才会无动于衷。“木肠儿”,语 出《晋书·夏统传》,晋时太尉贾充 用官职、地位、女色诱致夏统,统置 若罔闻。充曰: “此吴儿,是木人石 心也。”“木肠儿”喻指主观感情不为 客观景物所动的人。观别者的这声长 叹,既源于对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的 深刻理解,也是出于对离别双方的真 挚同情。“鬓成丝。更须辞。”“更”, 岂也。两位离别者是一对因离情别恨 的煎熬致使双鬓生出白发的男女,他 们当双栖双飞,终日相伴,岂须再天 各一方?现在却月缺花残,不该别而 别,隐隐点出这对男女实际上正经历 着一场爱情悲剧。“只恨芙蓉,秋露 洗胭脂。”以露荷点出季节是初秋。 展示残荷泣露的画面,进一步为这对 情侣的离别增添凄清的色调,把环境 气氛渲染得更为悲怆。鹿虔扆《临江 仙》曾以“清露泣香红”强化“暗伤 亡国”的情愫。这首词里的“秋露洗 胭脂”更使写景抒情臻于妙合无间的 化境。前面冠以“只恨”两字,见出 眼前景色使别者愈加难堪; 同时,“秋 露洗胭脂”的自然物象也使离人加 深年华易逝的怅惘。结尾三句,“为 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是作者因为世间离愁别恨不能消减而 发出的深永叹息,也是为人间永远没 有离别进行真诚的祈愿。

一般写离愁别恨的作品,大多是 抒写作者的亲身体验,或代人立言。 元遗山这首词独辟蹊径,从观别的角 度写别情,且写得语重情长。词人不 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纯客观地摄取离别 的场景,而是极其珍视人与人之间的 感情,对眼前两位将别的男女充满理 解和同情。自始至终,他和离别者一 起激动,一同感伤。正是由于观别者 和离别者感情的交融无间,作品才写 得分外感人。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