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2023-12-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偃蹇苍山卧北冈,郑庄场圃入微茫。即看花树三 春满,旧数松风六月凉。

蔬近井,蜜分房, 茅斋坚坐有藜床。旁人错比扬雄宅,笑杀韩家昼 锦堂。

元好问早年对金朝的中兴寄以热 切的希望,在《并州少年行》中,他曾 生动地描述自己的雄怀壮志: “我欲 横江斗蛟鼍,万弩迸射阳侯波; 或当 大猎燕赵间,黄罴朱豹皆遮罗。” “人生只作张骞傅介子,远胜僵死空 山阿。君不见,并州少年夜枕戈,破 屋耿耿天垂河,欲眠不眠泪滂沱! 著 鞭忽忆刘越石,拔剑起舞鸡鸣歌。” 可是,从二十二岁起,他即历经忧 患。在金、元易代的大动乱中,他逃 过难,做过俘虏,目睹过敌人的凶残, 特别是国破家亡的惨痛,下层人民蒙 受的浩劫,壮志难酬的境遇,使他磨 炼了思想,加深了对现实的清醒认 识。当他感到复国无望时,为了摆脱 羁管,拒绝作官,毅然回到故乡家 居。这首《鹧鸪天》,从内容上看, 可能就是抒写家居的心境和情趣的。

全词主要笔墨放在对乡间景物的 描写上,通过平淡而又清新的景物描 写,表现自己在宁静超脱之中追求淡 泊而高洁的人生。其艺术蕴含既有陶 潜的质朴冲淡,又深具王维的流畅明 净。上片所写是茫茫视野中宏观景 致。“偃蹇 苍山卧北冈。郑庄场圃入 微茫。”“偃蹇”,是形容山势的高峻。 “场圃”,是乡村的谷场苗圃。这两句 视野很广阔: 高耸雄峙的苍山宛如起 伏的卧龙,远处的村庄随着视点的扩 散显得迷迷茫茫。这种开阔的视野以 及微茫的视觉与作者的心境有密切关 系。因为远离了尘世的喧聒和官场的 黑暗,宁静的心怀在一片洞明中追求 着超然平淡的寄寓,所以冲淡的目光 里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开阔。接下两句 即可看作是这种心境的直接印证。 “即看花树三春满,旧数松风六月凉。” 真正的审美情趣就是一种超功利的 情感活动,同样对外在世界的体味也 受到主体意念的影响。一个人如果能 够摆脱了世俗的杂念,以平易融洽的 心怀去贴近自然,就很容易体会到自 然的充实与和谐。正因为这样,“即看 花树三春满”,便完全摆脱了物我之 间的距离,人与花一样充实。“旧数 松风六月凉”,这种感受非宁静淡泊 而不可得。本来六月蝉噪刺耳,热风 薰暑,可是由于心情的宁静与开阔, 荡涤了利欲,自然而然地达到了物我 的统一,于是“我”不再是物的对 立,而与物合成一种共同的有机体。 这便是六月松风凉的原因和内容。凉, 称心惬意,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样看来,上片所写虽是外在的历历 乡景,仿佛“无我之境”,实际上却 是作者内在的一种感受。只是这种感 受已超出平常意义上的主动与被动之 分,客观与主观之别,而完全是自然 和谐中的契合。

下片所写由开阔的视野回归到目 前的景物,在近景中暗寓自己生活的 实际情态。事实上,超出利欲的宁静 并不是僵化的固体,而是一种轻松自 由的生命情调。在这种情调中所体现 出的人的活动本身带有一种自在的愉 悦感。“蔬近井,蜜分房”,表面意 思是说所种的蔬菜近傍水井,很便于 灌溉; 辛勤的蜜蜂正在蜂房里忙碌酿 蜜。实际上这里暗示了作者自己的劳 作,并且这种劳作由于摆脱了人与物 之间的对立所带来的被动,因而自在 自得,宛如自然本身的节奏。“茅斋坚 坐有藜床”,这是前面两句的补充和后 面两句的铺引。茅斋,居住的茅棚; 藜 床,指用藜草铺的床,居处简陋。(庾信 《小园赋》: “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坐。) 虽则如此,作者仍坚坐——稳坐其间, 这正是深切体味到了自然的和谐与自 由情调之后,对一种生命乐趣的追寻。 如果失去了这种乐趣,则艰辛的劳作 当无异于痛苦的体力输出。写到这里, 作者才迟迟点出自己,但还是用景来 表现情,用和谐的目光来暗示。只有到 了最后两句,作者才痛快地讲出自己 的倾向,同时也说明了自己隐逸田园 的动因与目的。“旁人错比扬雄宅, 笑杀韩家昼锦堂”,扬雄,西汉文学 家,少时家贫,身居陋室,潜心苦读, 不慕富贵; 韩家昼锦堂,指宋朝韩琦 的住宅,旧址在今河南安阳县城东南 隅,豪华绮丽。这两句前面以“旁人 错比”在否定中表明自己的肯定,在 肯定中隐含作者的自负,也意味着对 下面否定的彻底,即所谓“笑杀”。 这两句是全词的中心,也是作者的宣 言,表明其不慕荣华,自甘淡泊,鄙视 贵显的崇高品质。有人说这是一首隐 逸之作,其实其主旨恐不在隐逸,而 是在于一种对世俗的鄙夷和决裂。词 中对自然的描写和心境的表露,或可 看作是与混浊现实反差的比衬。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