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2019-07-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忆 镇 阳

悲欢聚散,世事天谁管?梳去梳来双鬓短,镜里 看看雪满。

燕南十月霜寒,孤身去住都难。 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

元好问晚年,常往来于忻州(今 山西)、太原、镇阳、镇州(今河北 正定)、燕都(今北京市) 等地之 间。显然,这首词应即作于某年冬天 元好问离镇阳赴燕都的路上。

元好问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战 乱、家破、国亡,流离、转徙,可谓 尝遍了 “悲欢聚散”等种种况味。当 他写此词时,金亡已廿余年。他既不 肯当元朝的官,自无法获得安定的生 活保障。他眼见在元王朝的统治下, 底层人民仍过着辛苦艰难的日子,故 无限愤懑往往溢于笔端(如《雁门道 中书所见》诗)。他在此词中发出 “世事天谁管?”的哀叹,乃是一种 “穷极呼天”的表现。

元好问此时已年过六旬。“梳去 梳来双鬓短,镜里看看雪满。”这苍 苍白发,触起他无限悲凉。实际上, 元好问何止是叹老嗟卑?他满怀“周 万物而济天下” (《新斋赋》)的壮 志,随着岁月的流逝,已都成泡影。 面对着渐渐稀疏的白发,慨叹他虚度 的青春年华,教他又何以自慰呢?

如果说,词的上片,纯系感慨; 虽发自深衷,悯己悲天,但终觉形象 不足。那么过片之后,词人已另辟新意 境,着眼于现实,寄情于未来。“燕 南十月霜寒”一语,既点明了写作的 空间和时间,又渲染了全词的凄凉感 受。“孤身去住都难”,意味着元好 问于垂老之年,独自就道,置身霜天 冻地之间,竟进也不得,留也不得。 此中艰苦,确非亲历者不能言。“何 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元好 问只求回到镇阳与儿女团聚,或者寄 希望于全家人都回到忻州秀容过太平 生活。这也是人之常情和最低要求而 已,全不作假、大、空式的豪言和壮 语。因此读者读至此,感触自深; 怅 望千秋,自难免为词人一洒同情之泪 了。

杜仁杰在为《元遗山文集》作序 时说:元好问“不使奇字,新之又 新; 不用晦事,深之又深。但见其 巧,不见其拙; 但见其易,不见其 难。如梓匠、轮舆,各输技能,可谓 极天下之工。”这段话固然是就元好问 的诗文而言,但完全适用于作对元好 问词的评价。这首词就是个明显例子。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