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2023-02-11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别大名亲旧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 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 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 消白日; 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 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 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这是许衡被召赴官时与亲友别离 的词作。通篇感情真挚,缠绵凄恻, 乃是一篇写于特殊场合、有着独特感 受的作品。沈雄《续古今词话》云: “此被召时作也。尝自言曰: ‘生平 为虚名所累,不能辞官。’ 其心亦可 哀矣。”如果我们将是作与作者的 《沁园春·垦田东城》对读,不难 领会到许衡词作中的悲凉况味以及他 入世出世之间的矛盾心理。此词写法 上一开始就出人意表。别离亲友,却 不写亲友,涉笔即写一人独自徘徊河 上,而且是“未分袂”,即“孤怀先 怯”。分袂,即是分手。古人别离, 临歧挥手告辞,叫分袂。袂是衣袖。 未曾与亲人挥手告别,一个人先自愁 肠郁结,徘徊踯躅。想到一人在外, 孤客情怀,不由得一阵凄怆。古人 云: “三十不娶,不应更娶; 四十不 游,不应更游。”即是说中年以后, 不宜离乡辞亲独处在外。故作者说 “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 何以人一过中年即憔悴了呢?大约是 志不能伸,空怀抱负,太抑郁了吧! 总之是离别在即,又禁不得离别,心 里之哀伤,情绪之低沉是可以想见 的。“泪苦滴成”二句对仗工稳,极 写愁肠百结,是相当感人的。衣襟揾 泪,泪却不止,愁绪郁结,无法排遣。 难道这仅仅是因为怕与亲人分离吗? 只要我们翻翻《元史》本传,不难看 出许衡既忧国忧民,却又在应召辞官 之间徘徊不定的矛盾心理,因此,首 句的“徘徊”是有更深层意义的,这 种深深的矛盾,即是否与元蒙统治者 合作,搅扰了许衡大半生,甚至临终 都未能解脱。“倚东风,搔首谩无 聊,情难说”句,更能证实此别离非 一般别离,而是有着更深层的隐衷。 “情难说”三字,一方面是离情之苦 难言,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内心隐衷更 难言。三字凄情无限,简直是“无语 凝噎”了。“搔首”有烦躁意,《诗 经·静女》中有“搔首踟蹰” 的句 子。这里仍然与首句的“徘徊” 相 贯,说的是矛盾痛苦的复杂心境。

下片看是继续写离情之苦,实则 进一步突出了两难之苦,即赴召与隐 居之间的矛盾。作者有淡泊自守之操 守,对家乡与亲人情意深长,这是一 面; 同时,他又是一个封建时代的读 书人,不能不为虚名所累,况又是为 皇帝所召,这使作者十分为难,这层 意思与前面的“徘徊”、“搔首”是 一气贯注的。换头几句写的是对故乡 生活的回忆: “黄卷内,消白日”, 说的是读书生活; “青镜里,增华 发”,指的是岁月流逝,人已过了中 年。许衡为元世祖所召,在中统元年 (1260) ,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故 有“中年后,此般憔悴”之句。“念 岁寒交友”二句,写友朋之间的依依 难舍,对家乡一草一木都十分眷恋, 情真意厚,读之格外感人。旧有联 云: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 人来。”一说耽书之癖,一说故交之 念。岁寒者,谓交友须在逆境中,方 能牢固,古人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 友”,有品格操守之意在中。“虚 道”二句,十分重要,全篇贯注的就 是这种“美事难双得”的两难思想, 这首词写得所以凄婉动人,与作者的 这种矛盾心理息息相关。后来的事实 证明,这两难之苦扰,差不多贯穿了 许衡的后半生,尤其是晚年,更加痛 苦不堪。这两句也是点题之笔,人世 间美事既是难并,也只有断然舍一 了,即必须与亲旧告别而远行了。作 者祖籍沁阳,他本人却生于新郑。大 名,就是大名府,府治在今河北省大 名县,那里有作者不少的亲戚朋友, 差不多是他的故乡了。“归去好”, 还是应召远行,作者怅然。“虚道”, 在这里有无可奈何之意,也就是“莫 道”。作者百般无计,只得投入茫茫 前路,凄怆之情可想。结句象是上路 之前对亲友所说,又象是作者的自言 自语,从今天起,相逢之时未可预 料,但愿能常思念。无限酸楚,一片 深情,至此,离别之情写足了。挥袂 而别之际,仿佛作者一步一回头,酸 楚的泪水盈睫而下。作者将离愁别 恨、拳拳乡情,以至于往日的读书情、 友朋欢溶为一体,又感叹人生匆匆, 前路未可预料,种种复杂的情感交汇 起来,语调亲切自然,笔致细腻生 动,奏响一曲哀婉呜咽的离别乐章, 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一首不可多 得的佳作。它独特的韵味和奇异的表 现方法,也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