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2019-07-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混一后赋

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 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 绿自纷纷。花月流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 王大典,不费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 下洗嚣尘, 鼓舞五华, 讴歌一角麒麟。

词题为“混一后赋”,是说本词 作于元朝一统天下之后。其实,这里 的“混一”是要打些折扣的,陆秀夫负 帝昺蹈海殉国,宋朝的最后灭亡是在 公元1279年,其时刘秉忠已去世五年 了。但是,这词题虽不能视作历史的 真实记录,却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兴奋 的情绪,是他对统一在望的元王朝的 热烈祝颂。

刘秉忠是元朝的开国功臣。《元 史》本传说他经海云禅师荐与元世祖 后,“应对称旨,屡承顾问”,“参 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因功 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预中书省 事。他感激世祖的知遇之恩,对元朝 忠心耿耿,拜官后把当和尚时的法名 子聪,改为“秉忠”,就是颇具象 征意义的举动。明白了这一点,我们 对“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 的起句,就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乾 坤浩荡”,紧扣词题中“混一” 两 字,际会风云则是他和元世祖君臣相 得的生动写照。面对功业将成,四海 混一的大好形势,词人胸中豪气干云, 壮情逸飞,落笔自是雄伟磅礴,气象 万千。“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 物如春”。与词人同时而又是同僚的 著名学者郝经,曾把汉、唐、宋称为 “后三代” (《陵川文集》卷十《温 公画象》) ,以比拟文人心目中王朝 的典范夏、商、周。也许词人觉得宋 是新败亡的前朝,用它喻元,既不合 时宜,又不够景气,所以仅用汉、唐 作比,以显示新王朝的繁荣昌盛和勃 勃生机。而一个“初”字,一个“始” 字,又与词题照应,说明了词人思路 的缜密和用词的精当。“东风吹遍原 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在鼎成 基建、乾坤浩荡的胜利面前,士大夫 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或纷纷扰 扰,忘乎所以,即下句中所说的留连 花月的“醉客”; 或无言沉思,志向 深远,即下句中所说的为江山操劳而 憔悴的“醒人”。词人自己当然属于 后者,他在《江城子·平生行止》中 用更明白的语言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看尽好花春睡稳,红与紫,任他 开。”渴望功业而淡泊名利,即“本 传”所谓“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 终日淡然”,显示了一个清醒的政治 家的胸怀和气度。这里的“醒人”是 全词的关键,由屈原《渔父》中“众 人皆醉而我独醒”脱化而来,它既总 结了上片,又逗起了下片。

下片是作为“醒人”的词人,面 对四海混一后新的政治局面的深沉思 索和深重忧虑。就象龙蛇有屈有伸一 样,人生有穷有达,王朝有兴有废。 词人乐不忘忧,居安思危,在王朝诞 生的欢庆锣鼓中,敏锐地看到了它的 严重弊端: “丧斯文”——对于礼乐 教化的轻视。所谓“未信”,实际上 是对新王朝的殷殷期望,对最高统 治者的委婉讽劝。蒙古族凭藉铁马金 戈兴邦立国,在灭金、灭宋、统一中 国的过程中,一直重视武力而轻视教 化。其间,虽有耶律楚材等有识之士 提出过“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 用儒生”的建议(《元史·耶律楚材 传》) ,但由于重武轻文的民族传统 的影响,及蒙古贵族、将校的阻挠, 这些建议始终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 科举制度废止近八十年,直到元仁宗 延祐二年 (1315) 才重开科场。这显 然不利于收揽汉族士人和稳定政治局 面。因此,词人作为元世祖的重要谋 臣,在天下将定之际,提出要“复上 古淳风,先王大典”,呼吁元世祖 “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即天 下平定后,力挽狂澜,偃武修文,以 建造升平安宁之世。词的末两句“鼓 舞五色, 讴歌一角麒麟”, 是对 元王朝前景的展望。, 水鸟名, 状如鸭而大,长头赤目,斑嘴,色紫 绀如䴔䴖。相传为瑞鸟。麒麟为瑞 兽,《宋书·符瑞志》载: “麒麟 者,幸兽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 剖卵则至。��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 黄色而马足。”它们的出现,有太平祥 瑞之意,当是修礼乐,讲教化的结果。

这首词虽然题为“混一后赋”, 却并非一味歌功颂德,而是居安思危, 委婉讽谏,显示了词人政治家清醒的 头脑和宽广的胸怀。全词由“醒人” 着眼,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其情豪壮, 其论深刻,一气呵成,豪放中透着深 沉,很有点稼轩词的味道。况周颐 《蕙风词话》说: “曩半塘老人跋 《藏春乐府》云: 雄廓而不失之伧 楚,酝藉而不流于侧媚。余尝悬二语 心目中,以赏会藏春词云。”以此来 欣赏这首《木兰花慢》,当能领略词 中三昧。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