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
花底双双莺燕语,也胜他凤只鸾孤。一霎恩情, 片时云雨,关连着宿缘前注。
天保今生为眷 属,但只愿似水如鱼。冷落江湖, 团人月, 相 连着夜行船去。
这首词录自关汉卿的杂剧《望江 亭》。剧演潭州 (今湖南长沙) 寡妇 谭记儿,年轻貌美,为豪门贵族杨衙 内所看中,想娶她为妾。书生白士中 到潭州作官,经人介绍认识了谭记 儿,双方情投意合,结为夫妇。杨衙 内由妒生恨,竟诬告白士中贪花恋 酒,不理公事。带着朝廷的势剑金牌 和文书,乘官船到潭州来要取白士中 的首级。官船停在潭州城外的望江亭, 正值中秋佳节,杨衙内在望江亭摆酒 赏月。谭记儿为救护丈夫,扮作渔妇 张二嫂到望江亭卖鱼,还亲手切鲙烹 调,殷勤劝酒,把杨衙内灌得酩酊大 醉,连金牌势剑都送给她作为表记, 还写了首《西江月》词赠她。上面这 首词就是改扮张二嫂的谭记儿在望江 亭回答杨衙内的赠词。
“花底双双莺燕语”,借指民间 夫妇的和好生活; “凤只鸾孤”借指 杨衙内在官船的独宿孤眠。莺燕成双 作对,胜似鸾孤凤只,含蓄地挑逗杨 衙内的风情。“一霎恩情”三句,意 说即使是暂时的谈情说爱,也是前世 注定的姻缘,不能错过。这就明显不 过地表示她接受杨衙内向她的求爱, 那怕是一时片刻的露水姻缘也好。下 片进一步表示她要跟杨衙内结成眷属 的愿望,简直像要丢掉她那“花底双 双莺燕语”的小家庭,跟杨衙内在大 官船里闯荡江湖似的。无怪杨衙内在 她一口又一口的迷魂汤灌注之下,魂 迷心醉,被完全解除了武装,成为她 手下的败将。
宋元时期一些久历风尘的妓女, 有的能临时切鲙佐酒,有的能当筵即 景赋诗,她们的技艺非一般深锁闺房 的家庭妇女所能及。由于熟悉那些官 场人物玩弄妓女的德性,往往能反其 道而用之,把那些钦差大臣、庞然大 物,玩弄在股掌之上。改扮成张二嫂 的谭记儿,实际是这些风尘人物的化 身,跟关汉卿其他剧中的风尘女子谢 天香、赵盼儿有类似之处。
元人杂剧、明清传奇中人物上 场,往往要先念一首诗或词,人物 交流情感时也往往通过诗词表达。这 些诗词大多数不出于剧中人物的手 笔,而是剧作者根据剧中人物的个 性、处境代拟的。象这首词就只能看 作关汉卿的作品,而不能认为谭记儿 的创作。依此类推,关汉卿不仅有戏 曲的创作,还会写诗写词,“一把低 微骨,置君掌握中;料应嫌点污,抛 掷任东风。” (见《谢天香》杂剧) “耕牛无宿料,仓鼠有余粮; 万事分 已定,浮生空自忙。” (见《绯衣 梦》杂剧) 难道不是关汉卿的好诗 吗?别的元剧作家同样有此情况。提 出这一点,多少可以供一些治元诗 元词的学者们参考。遵此推论,明清 传奇作家,如汤、沈、孔、洪,也可 以从他们的剧作里搜集到一些诗词。
欣赏剧曲中的诗词,跟欣赏一些 诗人词人的作品有所不同。一是看它 是不是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谢天香以任人抛掷的骰子自比,张二 嫂以“花底双双莺燕语” 自况,都是 比较典型的。二是看它是否切合剧中 人物活动的情况。《夜行船》的下片 就十分切合中秋月夜的江船情境。三 是要写得明白流畅,接近口语。前人 说词要“上不似诗,下不似曲”,剧 曲中的词却刚好相反,要写得跟曲子 相似,在舞台演出时才能收到入耳快 心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