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功名归堕甑,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跎,林 泉笑傲,诗酒飘零。人间事、良可笑,似长风、 云影弄阴晴。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浩歌一曲饭牛声,天际暮烟冥。正百二山河, 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 里奋鹏程。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词一起颇有牢骚,直贯下去,但 又转折多姿。以张弘范的功成名就, 事业显赫,写这首词,似怀无限隐 忧,而又不得不抒己志。从幽微 处,当见当时宦途之险恶,功高主 震,名显谤至。这首词是透露这一消 息的。词首三句“功名归堕甑,便拂 袖,不须惊”,把功名归作堕甑,摔 毁了的瓦罐,当掉头不顾,更不须惊 诧,真是何等干脆利落,何等当机立 断! 然而作者又是有了功名的人,所 以才有此胸怀,作此比喻。词语虚中 有实,实以喻虚,写法奇特。“且书 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词 意忽作一转。实际上,作者文可赋 诗,剑已定乱,并未蹉跎。这样的抒 写是谦词,是陪笔,而不得在“林泉 笑傲”,以致“诗酒飘零”,倒是实 情。张弘范是向往那“山掩人家水 绕坡”(《浣溪沙》)的境地,而“幸 自琴书消日月”,不要“尽教名利走 风波”,又自问“钓台麟阁竟如 何?” (三句均同上词)可以为这三 句词的注脚。由于他有这样的心情, 看淡功名富贵,自然对人事有更深的 了解。所以接下来,是“人间事、良 可笑,似长风、云影弄阴晴”。前句 为开脱语,后句则寓有哲理。把现实 事情与自然景物巧妙地扣合起来,境 界极为具体而空灵。“弄”字,在张 先的《天仙子》里有“云破月来花弄 影”,写出自然界的夜景,境界极为 广阔、清幽而又纤丽,这里的“似长 风、云影弄阴晴”,则是大景,长风云 影摆弄出阴晴气候,“阴晴”当有所隐 喻,“长风云影”亦有一譬,总是和 “人间事、良可笑”有联系,实喻人 世间之炎凉变幻,人情冷暖。但全系 含而不露,而以自然界的现象出之, 实把现实与自然紧扣起来,沆瀣一 气,寓意深而词语美,实本词中的警 策句子,耐人寻味。末二句,再拓开 一层,聊以自解。“莫泣穷途老泪, 休怜儿女新亭”,用的又是典故,以 阮籍的穷途之哭和东晋渡江诸文士的 新亭之泪来铺写,又否决他们, “莫”与“休”,虽系反语,实深一 层。下阕一起又从野外风光写起, “浩歌一曲饭牛声,天际暮烟冥。” “浩歌” “饭牛”是宁戚未遇齐桓公 时的生活,用这一典故,表明贤人不 得志时的状态。而“天际暮烟冥”这 一境地,更衬出日暮途穷之悲。但宁 戚终于为齐桓公所用,成其霸业,正 如张弘范之兴元灭宋。所以承来“正 百二山河,一时冠带,老却升平。” 三句正是张弘范及其同时代的功臣, 完成元朝的统一大业的写照,开国气 象,海晏河清。然而一转又回首到当 年的凌云壮志,叹息而今的鸟尽弓 藏。“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 奋鹏程。”两句为时间的倒置,实为 “拟风尘、万里奋鹏程”之后,“英 雄亦应无用”。这样,自然带出末两 句的“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 生”。张弘范本是书剑门第,少年英 锐,壮岁功成,率师万众,位列封 侯,真是青春富贵,然加“谁忆”两 字,则举重若轻,敝屣荣华,何等 光风霁月胸怀。而“为怜四海苍生”, 曲终奏雅,救民于水火,极显仁者之 志趣。
词是反复百折,顿挫生姿,而又 似一气呵成。集名士风流、英雄气概 于一篇,潇洒慷慨,真是手挥五弦, 目送飞鸿。其中用典处,总是化悲为 壮,勇往向前,如对“穷途” “新 亭”的反驳,便是力透纸背。而现实 人情与自然风光,巧妙地结合运用, 尤为转换时空,情景默契。其直抒胸 臆处,又一泻无余。对照南宋遗民词的 吞声欲泣,真是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