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可怜仙侣剩浓 欢。黄鹂惊梦破,青鸟唤春还。
回首旧游浑 不见,苍烟一片荒山。玉人何处倚栏干?紫箫明 月底,翠袖暮云寒。
这首词和张弘范的军旅抒怀词, 显然有不同的风格。但却为词论家所 激赏。《历代词话》引《古今词话》云: “张弘范围襄阳日……其《临江仙》 有云: ‘紫箫明月底,翠袖暮云寒’, 风调不减晏小山,可知元之武臣,亦 有能词者。”这是把张弘范的词句和 晏几道相比,评价是很高的,也系赞 赏他的词多比兴,意有所指,情亦浓 郁,而风格则明丽婉约。这首词就地 点而言,武陵、桃源均为具有浪漫情 调的处所。张弘范是发挥想象的抒情 呢?抑或经过其地触景生情呢?我 们很难断定。但就元军破襄阳之后, “丞相伯颜伐宋,弘范率左部诸军循 汉江东略郢西南。” (《元史》卷 156,本传)或有可能经武陵、桃源等地 而发此奇想并怀念昔日之听歌艳事。 我们虽还不能确指此词的时间、地点, 但可聊备一说,以作为这首词的背景 探索。
词一起两句“千古武陵溪上路, 桃源流水潺潺。”当系化用陶渊明 《桃花源记》的文句而浓缩为精炼的 词句的。写景是多么绮丽而有风光。 “千古”尤说明古已如此,实有今日 依旧之意。桃源避秦,是多么平安美 丽、风俗淳和的理想境地,令人向 往。然而方今如何? “可怜仙侣剩浓 欢”,转得一落千丈。“仙侣” 何 往,只剩余欢,怎能不可怜呢? “可 怜”放在句首,尤为情急辞急,不暇 琢磨,干脆利落,实为沉痛之至。词 意到此,可谓急刹车,不必再伸延 了。“黄鹂惊梦破,青鸟唤春还。” 似乎想入非非,但又合情合理。前句 似是“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 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 《春怨》) 整个诗意的压缩。后句系 用青鸟传信的典故,表明有信使的 往来。青春可还,韵事重演。实际 上,两句都是想象之词,又都是别离 情事。这样,联系本阕前两句的写 景,中间一句的抒情,再加以末二句 的丰富想象,使得这一全词,意极饱 满,以少许胜多许。下阕则以感慨发 端,“回首旧游浑不见”,无限感 慨。而看到的是“苍烟一片荒山”。 似乎以此作答,也以景显情,情更凄 切,但又具体,益显得如此荒凉孤 寂。到此又无以复加了。一转落到所 思念的人了,“玉人何处倚栏干”, 问到点子上了,也是本词的点睛之 笔。那美丽的、温柔的人在何处呢? “倚栏干”又干什么呢?相思之深, 抒情之烈,像是为对方设想,又是自 己的想象。词意到此,是淋漓尽致 了。结语则既铺叙而又含蓄,绮丽而 又哀婉,具体而又空灵。“紫箫明月 底,翠袖暮云寒。“紫箫” “翠 袖”,色泽鲜明,箫则浮声,袖亦婀 娜,真是有色有声有形。“明月底”, 何等静美,朦胧依稀。“暮云寒”, 黄昏之迫,加以寒瑟,更何以堪。把 弄紫箫、拂翠袖的人放置在这样的背 景下,虽未写人,而人自现。不写相 思,而相思之苦,均已陈现。
词之上阕多写水,以武陵溪、桃 源水引起往日剩欢,再以鸟鸣破梦、 鸟使传音,使希望不断。下阕则以山 阻路,飞想越山,抒胸臆而发挥想 象,虽虚而实,实而有虚,极意态之 变化,而又具无限之情思。张弘范以 文武兼备之身,词多英雄气概,这首 词则是为多情种子之作,堪继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