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西湖送春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 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 酒莫相推。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拚一醉留春,留 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 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人人爱春光,爱春天西湖之美, 但是,花开花落,春来春去,自然法 则不可动摇,谁也无法推移节令的变 迁。梁曾面对春光的消失,西湖美景 的逝去,连同他在春天西湖里发生过 的恋情,也如残花一样飘落,心底深处 禁不住泛起阵阵惋惜、哀怨之情,因 而写成《木兰花慢》 “西湖送春”, 婉曲地表达出他对春天的西湖美景以 及象春花一般美好的恋情消歇后的情 感体验。
全词以“问花花不语,为谁落, 为谁开”发端。鲜花是春天的精灵, 美的象征。花开,春景烂漫,点缀得 西湖象少女般温柔美妙; 花落,春事 消歇,给西湖游人带来失望、空漠的 感受。词人隐括了唐代诗人严恽的名 句: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 谁开。” (《落花》)这个名句,曾博 得许多文人的赞赏,不厌其烦地运用 过,如温庭筠的《惜春词》: “百舌 问花花不语”,欧阳修的《蝶恋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梁曾在这里几 乎将严恽诗全部承接过来,化诗句为 词句,写春的归去,更显得婉曲。落 花或随流水飘去,或化为尘土,春色 也就随之而消失,“算春色三分”三 句,进一步申足“为谁落”的词意。 面对春景的消逝,词人产生了人生能 有几多欢笑的慨叹: “人生能几欢 笑,但相逢、尊酒莫相推”(原作催, 《词品》卷六作“推”,良是,据 改) 。唯有尊酒解愁,因此,与知 己相逢时,应该痛快地畅饮,切莫推 辞,以便排遣伤春的哀怨。“千古” 二句是互文,意谓从古到今整个春天 处处有芳草、绿树、繁花围绕,铺天 盖地。词的上片用了倒卷笔法,先写 送春的感受,反过来却写出与知己相 逢在春天西湖 “幕天席地”、“翠绕 珠围”的环境里,因此说“尊酒莫相 推”。
鉴赏本词,读到“但相逢”处, 便会生出“相逢”者是谁的悬想。在 上片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当人们一 读到下片的“彩云回首暗高台” 、 “一枕青楼好梦”等句,便恍然大 悟。“彩云”句,自晏几道《临江 仙》词的首句“梦后楼台高锁”、尾 句“曾照彩云归”蜕化出来的。彩云, 当是词人的恋人,他们曾相逢、相亲 在西湖里,但现在有烟树阻隔,高台 上的恋人无法得见。因此,本词除了写 春景以外,还写恋情,恋情随春景一 起消逝,所以词人加倍伤怀。“烟树 渺吟怀”,远望浓密的烟树,不见恋 人,只得咏诵诗词,发抒情怀。“拼 一醉留春”三句,写留春不住。用醉 酒的办法留春,而春却在词人酒醉时 悄悄地归去,后句的词意,从前面的 词句中透出,愈加深婉。“西楼半帘 斜日”三句,词意来了个转折,描写 春归时还留下一线希望。“西楼”, 与上文的“高台”、下文的“青楼” 映带,也就是恋人的居处; 半卷珠 帘,斜日映照,隐约可见。“怪衔 春”,怪春、恨春。春天无情归去, 我恨它,然而“燕子却飞来”,春 燕飞回,给人们带来一点暂时的希望 和慰藉。“青楼好梦”,即姜夔《扬 州慢》: “青楼梦好”,原出杜牧 《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 得青楼薄倖名。”恋人遥隔,春又归 去,词人还想在梦境里追寻失去的欢 娱,“一枕青楼梦好,又教风雨惊 回。”偏偏又被风雨惊醒,这真是好 梦不长,美景难久。词的下片,多次 转折,词意愈转愈深,最后写出梦幻 的破灭,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美丽 的西湖、美丽的恋人,都随着春天的 归去而消逝了。词人把自己这种难言 的惆怅、失望的情感,细致地、婉曲 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词,将观赏西湖美景和追怀 恋人绾合起来描写,写出词人对美的 追求以及美好事物消失后的失落感; 词中多处运化唐宋诗词名句,采用倒 卷,转折笔法,因而全词表情深婉, 语言隽秀,杨慎称赏此词“格调俊 雅,不让宋人也。” (《词品 》卷 六) 评说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