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
七夕冒雨到九店
银河秋畔鹊桥仙。每年年,好因缘。倦客胡为, 此日却离筵? 千里故乡今更远,肠正断,眼空 穿。
夜寒茅店不成眠。一灯前。雨声边。寄 语天孙,新巧欲谁传?懒拙只宜闲处著,寻旧 路,卧林泉。
李齐贤这首《江神子》词,写的 是农历七月七日旅行途中,冒雨赶到 九店(在今山东蓬莱县)时的心情。 上片因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逗 起作者的乡愁别恨;下片从茅店听雨 想到七夕乞巧,进而引出作者厌倦世 情、归卧林下之思。
上片起始三句,以牛、女二星秋 夜自鹊桥渡过在银河畔相会的传说, 先自点明七夕。《文选》李善注引曹 植《九咏》云:“牵牛为夫,织女为 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 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岁华纪 丽》卷三引《风俗通》云:“织女七 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喜鹊在秋夜 的银河边上架起一座桥梁,让两位仙 人欢会,年年此夕能得如此,其爱情 长久不衰,确是一桩好因缘。这正如 宋人秦观在《鹊桥仙》词里所说: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 数。”作者写这段好因缘,正是为了 反衬出自己此地此夕的凄苦心情。所 以“倦客胡为”以下词意陡转,引出 乡思。我这旅途困乏的天涯倦客,为 何偏要在这双星会同的今天又赋离 别,来到这荒凉的九店?故乡遥隔千 里,今宵离家更远。在这七夕佳期, 怎不教人思乡肠欲断,望乡眼欲穿。 低徊凄切之情,令人不堪。过片三 句,具体写冒雨至九店后的景况: 夜 寒茅店,孤灯听雨,不能成眠。睡不 着怎么办?作者又牵合到“七夕”上 来:“寄语天孙,新巧欲谁传? ” “天孙”,谓织女。《东京梦华录》 卷之八“七夕”:“至初六日、七 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 巧楼。铺陈磨喝乐(泥人)、花果、 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 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 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 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默 默地探问天孙,今年七夕正逢秋雨, 世上还有多少人家中乞巧、望月穿 针?你的新巧又将传给谁? “懒拙只 宜闲处著”三句,是说自己生性抱 懒守拙,只该闲处著落,归卧林泉, 新巧更是与我无缘了。南唐徐铉《驿 中七夕诗》:“今年不乞巧,钝拙转 堪嗟。”宋杨万里《七夕》诗:“说 与儿童休乞巧,老夫守拙尚多乖。” 都与李齐贤这里的词意相近。全词线 联缝密,词浅情真,将自己天涯倦旅 欲想归卧林泉的苦闷心情,借助于天 上“七夕”佳期和现实中的冒雨投店 正反两方面的烘托,表现得极为真挚 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