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2019-07-1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不经人事意相关,牡丹亭梦残。断肠春色在眉 弯,倩谁临远山?

排恨叠,怯衣单,花枝红 泪弹。蜀妆晴雨画来难,高唐云影间。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呕心之 作。这首词曾以《醉桃源》题名,作 为杜丽娘与春香的韵白,穿插在《牡》 剧十四出《写真》开篇唱段后,述 “写真” (自画像) 之不易,抒创作 之甘苦,契入作者独特执著的艺术追 求。“不经人事意相关”,“不经”,不 合常理,近乎妄诞之事。“人事”, 世情世态,包括男女情爱。“意”, 意向,情感,意愿。这句说,看来不 合常理的梦中之情死生之恋却完全符 合人类感情的自然趋向。“牡丹亭梦 残”,在《牡》剧十四出前,杜柳情 事毕竟是梦幻中出现的,而梦境是短 暂的,因追逐短暂中的永恒,杜女将 不久人世,故以自珍自惜心态“自手 生描”:“若不此时自行描画,流在 人间,一旦无常,谁知西蜀之杜丽娘 有如此之美貌乎?” (《牡丹亭》十 四出说白) “断肠春色在眉弯”,缠 绵悱恻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情流溢在眉 宇之间。“倩谁临远山”? “倩”,请, “临”,描摹; “远山”,秀眉。温 庭筠《菩萨蛮》有“眉黛远山绿” 句。“排恨叠,怯衣单,花枝红泪 弹。” “排”,排遣; “恨叠”,重重 叠叠的愁恨。辛弃疾《 念奴娇》: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杜丽娘力求抛却积郁心头的相思之 苦,但不能如愿; 她身形纤细,日渐 消瘦,见梅落泪,折柳问天,竟不知 是花枝因人而泪,还是人的泪水染红 了花枝。“蜀妆晴雨画来难,高唐云 影间。”结句用宋玉《神女赋》、《高 唐赋》故事。“蜀妆”,蜀地女子妆束, 指巫山神女,巫山在四川境内;“晴 雨”,亦指巫山神女,“高唐”,楚 台观名,在云梦泽中,楚襄王梦会神 女处。神女自谓“妾……旦为行云, 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蜀妆、晴雨、高唐、云影均比况杜柳梦 中欢会似有似无朦胧深隐境界,而这 境界是生花妙笔亦难以尽情表述的。

汤显祖认为,天下之至文无不是 情神合一产物:“其诗之传者,神情 合至,或一至焉。一无所至而必传 者,亦世所不许也。” (《耳伯麻姑 诗序》) 又特别推重创作过程中出乎 寻常莫可测定的灵感、灵机、灵性, 张扬“独有灵性者自为龙” (《张元 长嘘云轩文集序》) ,高倡“以若有 若无为美” (《如兰一集序》),凡 此,都可以从这首词中有所感悟。本 词篇以简约含蓄、清丽隽美的语言, 概括《牡丹亭》的艺术追求和美学理 想,绝议论,穷思维,自然神韵,微 渺无垠,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阔大 天地。张德瀛《词徵》中评此词说: “汤义仍词情文俱美,大致不出曲家 科白。若《阮郎归》之 ‘断肠春色在 眉弯,倩谁临远山。蜀妆晴雨画来 难,高唐云影间。’ 舞身如环,绰有 丰度,斯足称矣。” (《词话丛编》) 这一评语有井蛙之嫌。它不顾及全词 构思的整一性与飞动性,也背离了 《牡》剧十四出所提供的背景材料, 落实太板且太俗,距汤显祖词义相去 甚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