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秋 思
小立幽阶数绿苔,鸳鸯未绣怕人催。深秋帘幕几 曾开。
霜叶半随溪鸟去,寒烟独裹暮钟来。 一番消瘦自惊猜。
妙龄少女,情窦已开,追求爱 情,成了她们非常自然正当的需求。 但是,在严讲男女礼防的明代,人们 的正当愿望往往很难实现。这首词 细致刻划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一位少 女秋日里微妙的心理活动。
这位少女,居处清幽、深邃,或 许是一位大家闺秀。正因为如此,她 才被与外界隔绝得更加彻底。“小立 幽阶数绿苔”,词就从这一点开始落 笔。少女独处深闺,百无聊赖。为了 排遣内心的孤独、烦闷,她步出闺 房,小立幽阶。房外也是冷冷清清, 绿苔遍布,寂寞终日,无人可到。少 女的无聊与苦闷,更加无法排遣。只 是无意识地重复“数绿苔”这个用以 打发光阴、毫无意义的动作。“鸳鸯 未绣怕人催”,则点明少女为何“镇 日无心镇日闲”。原来,这位少女已 届青春妙龄,环境的隔绝引起了她对 爱情更多的遐想与渴望。但是,现实 中又没有寄情的对象,故只得刺绣鸳 鸯,托付心事。当然,并无人催促少 女“绣鸳鸯”,少女由于心绪不宁, 也无法静心刺绣。然而,少女日夜渴 望幻觉中的情人变为现实。如果真有 那么一天,鸳鸯未绣,就恐怕无颜以 对情郎。少女的内心,矛盾重重,出 亦愁,入亦愁。纠缠在这样虚幻的、 千丝万缕的情网中,少女每天要忍受 多大的痛苦。结句跌回现实: 时至深 秋,却未曾为外人一开帘幕,更无意 中人出现。上两句虚实描写,在此得 到落实。少女的愁苦,更深一层,而 且,不知何日何时才是尽头。
下片通过秋天景物的变换,委婉 诉说时光流逝、年华无几的悲苦。 “霜叶半随溪鸟去”,深秋季节,霜 叶凋零,随水而去; 溪鸟南归,一去 不回。敏感的少女联想到自己青春的 流逝,亦如同深秋的霜叶与溪鸟。愁 苦之中,又掺杂进一缕焦虑。“寒烟 独裹暮钟来”,回到具体的这一天, 少女在期望与失望的交织中,更多的 是在失望的痛苦折磨中,又度过了一 整天。傍晚时分,寒烟裹缠,暮钟隐 隐,周围景致愈益凄寒、孤寂。“暝 色入高楼”,少女恐怕又要开始新的 一番更为浓烈的苦痛的煎熬。封建 社会这种隔绝交往、违反人性的生 活,给青春期的少女带来巨大的痛 苦。为此,少女整日惊疑不定,心情 乍阴乍晴,玉容消瘦。“自惊猜”的 内容十分复杂,少女“惊猜”这种百 般煎熬、肌容日减的日子还能持续多 久,前景暗淡,少女满怀失望。“一 番消瘦”是种种心灵折磨的必然结 果,因此也是全词的总束。
这首词特别注意虚实结合,正 面、侧面的搭配。上片两句实写中插 入一句虚拟,波澜顿起,曲折有致。 下片先侧面以景衬情,结句落实到正 面叙说,既照应严密,又多姿多彩。 尤其是本词细致入微的心理刻划,在 明词中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