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读《邵康节遗事》: 属纩之际,闻户外人语, 惊问所语云何? 且云:“我道复了幽州。”声 息如丝,俄顷逝矣。有感而作
流水平桥,一声杜宇,早怕洛阳春暮。杨柳梧 桐,旧梦了无寻处。拚午醉、日转花梢,甚夜 阑、风吹芳树。到更残、月落两峰,泠然蝴蝶忘 归路。
关心一丝别挂,欲挽银河水,仙槎遥 渡。万里闲愁,长怨迷离烟雾。任老眼、月窟幽 寻,更无人、花前低诉。君知否、雁字云沉,难 写伤心句。
这首长调是作者读了一则《邵康 节遗事》有所感兴而写的。邵雍,字 尧夫,谥康节,是北宋哲学家,对易 理研究很深,居洛阳四十余年,遗事 很多。这则遗事是说在他临终的时 候,听见窗外有人说话,惊问是在说 什么? 并且说,我以为是幽州光复了 呢! 声细如缕,不多时就去世了。作者 对这则遗事感到的是什么?看来核心 是“我道复了幽州”。幽州是中国的 古十二州之一,历代所指区域虽有些 变化,多数是指京兆(今北京周围)冀 北一带。在北宋后期常为辽所占据。邵
雍是北宋人,临死前还对这些失地有 所关怀。王夫之曾在桂林参加抗清活 动,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不出,但他作为 明遗民对明朝的灭亡兴复还是十分关 心的。而当时情况,大局已定,恢复无 望,所以他在词中也没有寄托多大希 望,只是表达了感叹和怀恋之情而已。
词的开头三句:“流水平桥,一 声杜宇,早怕洛阳春暮。”既是以写 景兴起,也兼及邵康节当时的情况。 杜宇是鸟名,据《成都记》记载: 杜宇 本是古蜀帝的名字,又号望帝;死后其 魂化为鸟,名杜鹃,亦曰子规,啼声 凄哀,常借喻凄怆景象。王夫之并不 是洛阳人,这里为什么要提洛阳呢? 这就是因为邵雍当时居洛阳,这里就 暗喻小序中的邵康节遗事; 又据《闻 见录》: 洛阳旧无杜鹃,邵康节行天 津桥,忽闻杜鹃声,曰: 不及十年其有 江南人以文字乱天下者乎?这些故实 亦可转用。以下承接两句:“杨柳梧 桐,旧梦了无寻处。”前句借喻春 秋,是说过了多少春秋,旧梦是无处可 寻了。这旧梦是什么?这里有邵康节 的梦幻,也有作者的梦想;也就是遗 事中那句话的真实涵义。“拚午醉、 日转花梢,甚夜阑、风吹芳树。到更 残、月落两峰,泠然蝴蝶忘归路”一 大段四长句,极写作者“有感”的怅 望之情。时间采用了日午、黄昏、深 夜三个节序,前三句连用了中间带逗 的句式,归结于蝴蝶迷梦的怅惘意 境,笔法上极尽迭宕、迷惘、缠绵之 致。“泠然”,《庄子·逍遥游》: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有潇 洒凄清之意。这里的“蝴蝶”也可以 庄周的蝴蝶梦解,与前句旧梦相呼 应,意境较好。上片可以分为这三个 段落来读,表达了由邵康节遗事结合 眼前的景色,触发作者的情怀。
下片则将思路更扩展到霄汉,延 伸到古典中去,以寻求对所关心问题 的解答。但这是枉然的,没有人可以 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下半阕也可以 分三段来读。前三句作一段: “关心 一丝别挂,欲挽银河水,仙槎遥渡。” 第一句是语意双关的句子,既指邵康 节弥留时丝之一息,尚牵挂幽州光复 的情况; 也指作者耿耿关怀故明是否 有可能光复的思绪。而这正是作者所 关心的核心问题。“欲挽银河水”,见杜 甫《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 尽洗甲兵长不用。”张元干《石州 慢》: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即 要击退金兵,收复中原之意。李处全 《水调歌头》亦有“胡尘未扫,指挥 壮士挽天河”之句。联系序中收复幽 州之语,则此处亦有收复中原之 意。“仙槎”是个故实。“槎”就 是木筏或竹筏。张华《博物志》载有 人乘槎直上天河,见到牛郎织女的故 事。此处谓词人在收复中原后乘仙槎 去寻访故主。亦有岳飞“待从头收拾 旧山河,朝天阙”之意。此处亦似有 击楫中流,挥师北伐之意。第二段则 进一步说,这种愁绪是长远的,而且 如同迷蒙的烟雾一样,看不到尽头。 “任老眼、月窟幽寻,更无人、花前 低诉。” “月窟”即月宫,挚虞《思 游赋》:“扰蟾兔于月窟兮,诘姮娥 于蓐收”,“蓐收”神仙名。就是用昏 花的老眼,到月宫的幽静处寻遍,也 找不到你所要寻求的人来向你诉说。 最后一段以低沉的句子“君知否、雁 字云沉,难写伤心句”作结,是说, 即使让会写字传书的鸿雁从云中落下 来,它也无法替你写出传递这种伤心 的书信。情绪是悲痛的,但郁悒中也 蕴藉着洒脱,也是“哀而不伤”的。
对于这首词,叶恭绰在其《广箧 中词》评云“缠绵往复,忠原之遗”, 确是表达出作者独创的境界。况周颐 也在《蕙风词话》中论述过:“世讥 明词纤靡伤格,未为允协之论。明词 专家少,粗浅芜率之失多,诚不足当 宋元之续,唯是纤靡伤格……偻指不 过数家,何至为全体诟病。洎乎晚季, 夏节愍、陈忠裕、彭茗斋、王姜斋 (即王夫之)诸贤,含婀娜于刚健, 有风骚之遗则,庶几纤靡者之药石 矣。”这一段议论还是比较公正的。 象王夫之这首词绝无纤靡之感,确具 沉郁刚健,有风骚之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