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2019-07-1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君山浮黛

湘光极目,至君山始见一片青芙蓉浮玻璃影上。自此出 洞庭与江水合。谢眺所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者,于焉是矣。湖南清绝,亦于此竟焉

渺渺扁舟天一瞬,极目空清,只觉云根近。片影 参差浮复隐,琉璃净挂青螺印。

忆自嬴皇相 借问, 尧女含, 兰珮悲荒燐。 泪竹千竿垂紫 晕,宾鸿不寄苍梧信。

王夫之既是湖南人,并在湖南参 加过抗清活动,后又隐居于衡阳石船 山。因此对湖南有深厚的感情。潇 湘、洞庭是湖南的象征,所以在他的 《潇湘怨词》中,首先以《摸鱼儿》 词调写了《潇湘小八景》,十年后再 用《摸鱼儿》调写了《潇湘大八 景》,最后又用《蝶恋花》调写出沿 湘、潇而下的《潇湘十景词》。真是 如同司马迁评楚骚语“一篇之中, 三致意焉”(见《史记·屈原列传》) 的情真意挚。这一首《君山浮黛》是 《潇湘十景词》中的最后一首,写洞 庭湖与长江交合处君山一带的洞庭景 色。这虽是一首写景词,但绝不是一 般的游赏文字,而寄托着无限的深情 哀思。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人们在缥缈 浩瀚的洞庭湖中乘一叶扁舟,向遥 远的天际眺望,只见云天相接,仿佛 人已与云根相近,而产生一片清空之 感。在这茫茫的天、水之间,人和扁 舟忽高忽低,时隐时现。而在这明净 如镜的湖面上却印着螺髻似的君山青 青如黛的倒影。对于 “琉璃净挂青螺 印”这一句的理解,如据作者在小序 中的一句:“至君山始见一片青芙蓉 浮玻璃影上”,似可解作青青荷叶的 倩影浮在如玻璃似的水面上; 但本首 题为《君山浮黛》,而君山有“螺 髻”之称; 见《事物绀珠》:“君山 在洞庭中……状如十二螺髻”。唐刘 禹锡《望洞庭》诗亦谓:“遥望洞庭 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而本句 又明确指明为“青螺”印挂,所以解 作君山倒影,更觉确切幽美。上片写 景,以优美洒脱的词句描绘出洞庭、君 山、人天的关系形象,句中虽无一字 提到洞庭湖和君山,但令人感到他写 的确是洞庭、君山,而且给人以清空 幽静的感觉,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下片则是抚今追昔,运用秦始皇 与博士的问答和娥皇、女英投身洞庭 殉舜的典故,以衬托当时的社会情况 和寄托作者的哀思。这是用“比”的 手法,活用历史故事以表达作者的情 怀,也正是这首词写作的意义所在。 作者自己虽无一句哀怨之词,而透过 这些史实的描述,已传达出作者的深 情。《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问博 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 之尧之女,舜之妻而葬此”。“尧 女”即娥皇、女英二女,同事舜帝, 娥皇为后,女英为妃。舜在位时南巡 各地,崩(死)于苍梧之野,二女闻 讯追至并投洞庭以殉。相传娥皇后为 湘君、女英为湘夫人,并见于屈原所 作《楚辞》中。词中不仅有些神话色 采,也表达了人们的敬仰之意。“泪 竹”指“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 二妃追至,哭帝极哀,泪染于竹,斑 斑如泪痕。故称“斑竹”。毛泽东七 律《答友人》中句: “斑竹一枝千滴 泪”,说的也是这个故事。至于小序 中谈到谢眺所云“大江流日夜,客心 悲未央”句见谢眺诗《暂使下都夜发 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从这里我 们既欣赏了王夫之优美隽逸的写景 词,也可学到一些写景词运用典故而 发挥寄托的艺术方法。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