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题园次收纶濯足图
痴绝此渔翁,不钓三公。吴南越北柳阴浓。万事 且须看脚下,海阔山空。
百怪舞蛟龙,雨雨 风风。热场敛手是英雄。欲展丝纶还有待,人在 图中。
这首词为题画之作。画题“收纶 濯足”,纶,为钓鱼用的丝绳。濯 足,洗脚。《楚辞·渔父》载:渔父之 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 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王逸注,水清喻世昭明,濯缨言沐 浴升朝廷;水浊喻世昏暗,濯足言宜 隐遁。此画当据 “水浊”二句立意, 全词因之就此议论发挥,言志抒怀。 上片开头二句,承题议论,说图中的 渔翁收纶濯足,不钓三公,是愚痴到 了极点。三公,旧时朝中最高军政长 官,具体职位所指,各代不一。此处 泛指高官。钓三公,即通过渔钓的手 段来谋取高官。如《史记·齐太公世 家》即明载: 太公望(吕尚)“以渔 钓奸周西伯”。相传吕尚在渭水垂 钓,被周文王遇见,言谈中吕尚说自 己 “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 中钓钓 国,而擒其万国诸侯” (《初学记· 武部》),文王闻之大悦,载与俱 归,立为师。吕尚是“钓三公”的代 表人物,而图中的渔翁,却收纶濯 足,意欲隐遁,故而说他“不钓三 公”。这渔翁比起吕尚来,不是太 “痴绝”了吗?接下 “吴南越北” 句,补充交代渔翁垂钓的地点与环 境。“吴南越北”,泛指江浙水乡。 “柳阴浓”,状水岸的清幽,衬托 渔翁垂钓的雅兴。“万事”二句,则描 绘渔翁濯足的环境,亦即画面的实 写,表现出此渔翁濯足之处,是一派 海阔山空的景象,从而刻画出一个高 蹈世外的隐者形象。同时,“万事且 须看脚下”,又是就实论虚,兼有议 论成分,颇带哲理味道。每个人对待 世间万事的态度,决定于他的立脚 点。如果脚跟站得高,立得稳,他就 不会被纷纭复杂的万事所困扰。回头 看此渔翁,正因为他立足于“海阔山 空”之上,所以他把人间万事看得很 透,才能忘情禄位而“不钓三公”; “海阔山空”,正是他博大开朗的襟 怀的写照。如此说来,此渔翁果真 “痴绝”否?下片开头二句,描绘水 族的喧争,兴风作雨,逗出 “热场敛 手是英雄”这一中心论旨。这三句的 表层意思是说,渔翁看见水中百怪蛟 龙乱舞,争相逐利,搅得水浑浪浊、 雨雨风风,便自收纶止钓而濯足; 其 潜层意思则喻指渔翁因为看清当时政 治舞台上明争暗斗、生杀予夺的险恶 气候,决心抽身退隐,不再求仕。这 又把他“不钓三公”的原因作了深入 一层的揭示。“百怪舞蛟龙”,比喻 官场中各种人物的政治表演及相互倾 轧; “雨雨风风”,比喻政治气候的 险恶。“热场”,争权夺利的场所。 “敛手”,束手、歇手,指从名利场 中急流勇退。所谓“热场敛手是英 雄”,意在强调,做到“热场敛手” 需要英雄的大智大勇。接下“欲展丝 纶还有待”,笔锋一转,再就“收纶 濯足”这个题目反向开掘,说此渔翁 并非不可以再展丝纶,重新垂钓,但 是眼下还不具备条件,还必须有所待。 联系“百怪”二句,这“有待”的内 涵显然是指海清河晏、政治昭明的时 机。而彼时垂钓,也就意味着他的高 衢骋力、终展长才了。结尾“人在图 中” ,点明题画之意。
这首词反复议论的是仕与隐的问 题,作者认为出处的契机是时世政治 的好坏。如果政治黑暗,就要“热场 敛手”,隐遁山水,全身守节,等待 政治清平时再求进仕。康熙初,作者 裁缺归里,词当作于他归里之后。词 中表达的思想,反映了他对自己仕途 经历的反思及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