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和王昭仪韵
划壁攒空,马上过、几番山色。回首处、乱云抹 断,帝城双阙。万里风沙生死地,十年魂梦君王 侧。听琵琶、弹到《汉宫秋》,声声歇。
永 嘉恨,难磨灭; 天宝事,何人说? 向玄都观里, 偷弹泪血。乞得黄冠双鬓影,伴他青冢三更月。 问姮娥、何事不长圆? 山河缺。
王昭仪,即王清惠,南宋末年被 选入宫,为昭仪女官,故亦称王昭 仪。宋亡,被金人俘往燕京,后作女 道士。曾写《满江红·题驿壁》词一 首。作者依照王清惠《满江红》词原 韵,填写了这首词。
王清惠被元兵所俘,北去途中写 下“题驿壁”一词,反映了故国之思 和亡国之恨。爱国诗人文天祥也有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一首。作 者顾景星系明诸生,入清荐举博学鸿 词不就,“和王昭仪韵”,是借写王 昭仪的史实,曲折地反映了他的亡明 遗恨。
上阕开端两句是写景。写王昭仪 被俘北上,从马上看到的北国山川景 色。“划壁攒(cuán)空”,岩壁陡 削,攒聚高空,是写北方的山众多而 突兀,好象刺破天空一样。接下两句 还是写景。向前行,山峰耸立。回头 远望,又被杂乱的云彩遮住了南宋帝 都的宫殿。写景实为寓情。王昭仪被 俘北上,自料难以再回故国,想再看 一眼生活过的南宋宫廷,竟被乱云遮 没而不得,表现了无限惆怅的心情。 “万里风沙生死地,十年魂梦君王 侧”,更是由景入情,直接道出了思 念君王、怀恋故国之感,读之令人肠 断。上阕末尾两句,在异域听到琵琶 弹奏以汉元帝思念昭君为题材的乐曲 《汉宫秋》时,弹奏者弹不下去了, 乐声止息。这里用的是曲笔。明写弹 奏者乐声止息,暗写王昭仪与王昭君 有身世同感,更表现了她深沉的思念 故土故君的悲痛情怀。
下阕是进一步抒情。开头四句, 引用晋怀帝、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和唐玄宗时安禄山叛乱玄宗奔蜀的历 史事件,衬托难以磨灭的南宋覆国遗 恨。同时作者借古伤今,也表达了自 身对明亡的遗恨。“向玄都观里”两 句,是引用刘禹锡《遊玄都观绝句》 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 后栽”的诗句,用桃树影射现实中的 新得势的权贵。这些新贵们为了逢迎 新主,忘却了家国之恨,而王昭仪作 为一个被囚禁的弱女子,报国无门, 只好暗地流下丧国的泪水。“乞得黄 冠双鬓影,伴他青冢三更月” (“黄 冠”是道士的别称; “青冢”指王昭 君的坟墓) ,这两句不仅对仗工 整,也深刻地表现了王昭仪不忘故 国、不恋荣华、愤而出家为女道士, 并欲步王昭君的后尘,愿做一个身死 异域的爱国女性的高尚情操。结尾两 句(“姮娥”,即嫦娥,月中的仙 女,借指月亮),问明月为何不长 圆?只是因为山河残缺。最后的结 句,点明了主题,表现了作者萦思不 能忘怀的亡国憾恨。他比王昭仪的思 想更进一层。王昭仪原词结句为“问 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是说 自己不愿留在元朝,问嫦娥可否让她 从容一些,去天宫陪伴嫦娥,和月亮 一同存在。据传,文天祥觉得王词 “问姮娥”数语有幸免苟安之意,因 而代她重作一首。末三句为: “算妾 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顾景星 的改作和文天祥的思想合拍,完全是 悼古伤今,其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 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主要是借古 喻今,并能自如地运用典故。用典得 当,可以扩大内涵,丰富词的思想内 容,而且本词用的都是常见的典故, 有助于读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