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2025-04-03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太 湖

乱山青接,粘住吴和越。万顷琉璃秋映澈,做作 风柳月。

烟波谁是吾徒?西风吹出鲈鱼。 斜日荡桨艇子,醉教桃叶相扶。

太湖,《书·禹贡》称震泽, 《周孔·夏官·职方氏》称具区; 又 称笠泽、五湖等。周围三万六千顷。 在江苏吴县西南,跨江苏浙江二省。 湖中小山甚多,以东西二洞庭最著 名。

题目是咏“太湖”,实是因景抒 情的词。

上片写太湖的位置及湖水之 美。

极目远眺太湖,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乱山青接,粘住吴和越”,这两 句不仅写出了词人的眼中影象,也写 出了词人对太湖周围山水的感受。太 湖极远处,是青山迭翠,连绵不断, 作者对此以“乱”与“接”形容之; 又以“粘住”描绘青山雄跨江浙二省 的壮阔气势。从表面看,这二句写的 是湖外之青山,而非太湖本身,似乎 偏离了题目。实则运用的是侧面衬托 手法,写山,正是写太湖。山之壮阔 正衬托出湖面之宽广浩渺,不露声色 地收到“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接 下三四句转到对太湖的正面描写。 “万顷琉璃”,写太湖面积之大与湖 水之清澈;“秋映澈”,特别强调秋 天太湖水的清澈见底,晶莹可爱。 “万顷”是由眼前无际的湖水,和 前面山的“粘住吴和越”而联想到的 约略之散。“琉璃”和“秋映澈”则 纯粹为眼前实景。太湖景物可写之处 颇多,而作者却只抓住这两点,尤其 对湖水的澄澈一再强调。这除了点明 词人观赏太湖是在秋季外,更主要的 是为下片的抒情埋下伏笔。南宋张 孝祥描写洞庭湖。“素月分辉,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悠悠心会,妙处 难与君说。”(《念奴娇·过洞庭》) 作者正是体察到了太湖的“妙处”。 “做作风柳月“句,直接赞叹太湖。 “做作”,这里用作褒意,可作“摆 出”、“做出”解。风柳月, 即风 月,指美好的景色。这里用的是高度 概括的手法。好处是,不受具体描绘 的局限,而表现了在诗人的心目中, 太湖无处不美,处处都是美好景色。 同时,也为读者留下想象的回旋余 地。

面对烟波浩渺、没有尘世污浊之 气的太湖,一种辞官退隐思想油然从 作者的内心升起。下片很自然地由写 景过渡到抒情。首句破空而来,突然 提问: “烟波谁是吾徒?”吾徒,我 辈,我等。表面看来,似乎与上片结 句不相连贯,实则以提问形式,表现 词人观览后,由太湖的“妙处”而 引起的强烈感情。第二句写得更为别 致。对首句提问似未作答,而说“西 风吹出鲈鱼”。粗看似是写眼前景; 仔细分析,又非实景,而是以写景来 用张翰的典故,以表达词人要辞官退 隐的心志。张翰,为晋吴郡吴人,在 洛阳为官。时政事混乱,翰为避祸, 乃托辞见秋风起,思故乡莼菜、鲈 鱼,而辞官南归。这句写得异常自 然、精妙,既联系秋日、太湖,与上 片呼应密切; 又暗用典故,贴切而不 露痕迹。结二句,想象自己退隐后的 生活情景。退隐生活可写之处甚多, 词人却只抓住两点: 湖上荡桨,饮酒 至醉。一外、一内,概括全面。这里 的“荡桨艇子”,就是作者自己。 “斜日荡桨艇子”句式奇特,省略动 词。这是以上片的“万顷琉璃秋映 澈”为活动背景,写出了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桃叶,是晋 王献之妾。这里代替侍女。醉,是饮 酒大醉?抑或陶醉于太湖美景和隐 居生活之中?作者没有明写,实则都 有。大有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的意味。“教桃叶相扶”,是种修辞 手法,以表现隐居生活的任性任情、 放浪形骸。至此全词结束,仍扣紧太 湖,与上片相呼应。

全词借太湖抒发心志,先从太湖 之景写起,由此引起退隐之念,最后 想象隐居生活情景。层次清晰,构思 缜密,呼应灵活,用词奇颖灵动,描 写别致。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