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 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 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 痕休到深深处。
这是一首伤春怀旧词。从词中所 流露的颇为沉痛的家国兴亡之感来 看,当为明亡后入清时所作。起句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点明时令 在早春时节;梨花犹未着雨开放,百 草刚刚排芽吐绿,这“草色遥看近却 无”的初春,本来是一年中 “绝胜烟 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助教》)的美好时节,但眼下词人 一点踏青赏春的兴致也没有,“春魂 已作天涯絮”,春恨愁思如风絮飘飞 天涯; 以随风飘扬的柳絮来比喻愁绪 的撩乱、无尽,这显然受贺铸名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的 影响。下两句则深入一层,“晶帘宛 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晶 帘,即水晶帘,亦作水精帘; 形容帘 子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宛转,本指 缠弓的绳,亦泛指绳子; 这里指串上 珠子的帘绳。金衣,指黄莺。《天宝 遗事》载: “唐明皇于禁苑中见黄 莺,常呼为金衣公子。”精美的水晶 帘寂然空垂,无人掀动;啼声悦耳的黄 莺鸟飞到樱桃树上去了,这是因为无 人欣赏它的歌声。触景生情,愁思渺 渺,蓄势已足,故下片一开始便点破 春愁的原因,是因为“故国茫茫,扁 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那令人 梦魂萦绕的故国在哪里呢? 茫然不 见; 那载我回归的扁舟在哪里呢?归 路杳眇。不见故国,没有归舟,唯见 夕阳一片,随着江流逝去。落日残 照,江流不尽,倍添无限惆怅。结 句“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 处”,情感格外深挚。天边的暮云重 重迭迭。这里词人显然化用辛弃疾 《念奴娇》词中 “旧恨春江流不断, 新恨云山千叠”句意。故国山河之上 碧云重叠,引出词人的无限新愁。不 用说有生命、有情感的人经受不起如 此沉重的精神打击,就连天边那无生 命、无情感的月亮,也要隐入云层, 使河山大地更加黑暗。休,本指树荫, 引申为荫庇。
这首词借景生情,抒发了兴亡之 感、故国之思、易代之悲,带有比较浓 厚的民族意识。诚如清人谭献所评: “兴亡之感,相国愧之。” (《箧中 词》卷五)在写法上,上片从写景 入手,以景物烘托感情;下片由景入 情,重在抒怀; 情景交融,章法井 然。结句尤其为人称道。清人陈廷焯 在《白雨斋词话》卷五中评道: “湘《踏莎行》云: ‘碧云犹叠旧河 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既超逸,又和 雅,笔意在五代北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