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寄汉槎兄塞外
情恻恻,谁遣雁行南北?惨淡云迷关塞黑,那知 春草色。
细雨花飞绣陌,又是去年寒食。啼 断子规无气力,欲归归未得。
这是女词人寄给她远戍宁古塔的 哥哥吴兆骞的一首词,当与顾贞观的 《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和吴兆 骞的《念奴娇·家信至有感》等词对 照来读,以进一步了解远戍塞外的艰 苦生活——目所见的是“白苇烧残, 黄榆吹落”的荒凉景色,心所萦系的 是“母老家贫子幼”的穷苦境况—— 从而更好地领会这首词的痛苦的感情 和深沉的忆念。
词以含蓄为佳,而这首词一开始 便以诘问的语气,把谴责的矛头直指 制造这宗文字狱的清代统治者; 词家 多以景寓情,而这首词一开始便作绝 妙的坦诚的情语,这是它不同凡响的 地方。“情恻恻,谁遣雁行南北?” 写兄妹的被迫分离,各自南北。它以 突兀的笔势,写真挚的情语,开端便 擒住题旨,这是刘熙载所倡导的以 “顿入” (《艺概·词曲概》)开端 的艺术手法。“恻恻”,形容悲伤; “雁行”,比喻兄妹。是熔铸杜甫 “死别 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梦李白》) 和七岁女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 归” (《送兄》) 的语意入词的。有 如着盐于水,视之无形,品之有味。 “惨淡云迷关塞黑,那知春草色。” 极写塞外的荒凉,言那里只有惨淡的 愁云,笼罩关塞,那还有“暮春三 月,江南草长”的明媚春光呢?这也 是剪裁杜甫“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 黑” (《梦李白》)和江淹“春草碧 色,春水绿波” (《别赋》)的句 意,以古人之俊语,表达一种复杂的 感情,使读者产生更加广阔而丰富的 联想。这是词的前结,似住而未住, 似断而复续,使下片的词意,在它的 基础上,有着充分的开拓余地。
“细雨花飞绣陌,又是去年寒 食”二句,是过片,与上片的词意藕 断丝连,承上启下。意思是说,又是 寒食了,江南的广大原野,早已繁花 似绣,细雨如酥,塞北的风光该怎样 呢?去年寒食,其兄尚未被祸,兄妹 尚在江南聚首。这里是明写江南,暗 写塞北,既以江南之明媚春光对比塞 北之荒凉关隘,又使北国之戍与南归 无望的意脉相连,更与上片的“那知 春草色”遥相呼应,一石三鸟,极见 经营的工力。前人云: “吞吐之妙, 全在换头煞尾” (《宋四家词选序 论》),从这首词的过片中,我们可 以得到很好的启发。“啼断子规”两 句,是以情结尾,妙在言虽止而意无 尽。子规,又名杜宇、杜鹃,叫声听 起来象“不如归去”,故历来的诗人 多用它的啼声来寄寓离愁别恨。王维 的“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送 杨长史赴梁州》),杜甫的“客愁那 听此,故作傍人低” (《子规》), 张炎的“莫开帘,怕见花飞,怕听啼 鹃” (《高阳台》) ,都是说子规的 啼声充满了哀怨,教羁旅在外的游子 不忍听、不愿听。这里是说她也象子 规一样,有气无力地叫着“不如归 去”,而她的哥哥却是“欲归归未 得”,怎么不令人魂消肠断呢? “盼 乌头马角终相救”,这是顾贞观表白 的决心,是友谊的体现; “啼断子规 无气力”,这是吴文柔倾诉的心声, 是骨肉的深情。两者貌异而心同,语 殊而情一,其爱之至,情之真,无可 奈何之心态,宛然在目。情深意远, 含思无穷,荡漾着葱茏的诗意、动人 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