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2019-07-18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重到西湖忆归

绣甸春浓,酒帘外、青山无数。还记得、桃花满 院,刘郎前度。红烛画桡临别酒,碧箫残雨相思 路。看韶光、零落断桥边,斜阳暮。

无限 景,烟中树。无限意,风前絮。对澄湖如镜,玉 人何处?艳影尚疑花欲笑,丽情只有莺能诉。叹 西泠、松柏自年年,风流误。

这首词写作者重游西湖时,对过 去情人的追忆。开头一句: “绣甸春 浓”,点明了重到西湖的时间,是春 色正浓之时。甸,古代称都城郊外的 地方为甸。杭州在明、清时代虽不是 都城,但它曾是五代时吴越的古都, 又是南宋时行在所,所以其郊外西湖 一带,也可以称作甸。绣甸,是指西 湖四周的景色象锦绣一样美丽。在这 春光明媚之时,作者重游西湖,坐在 湖边酒家中,欣赏着阳春烟景,放眼 望去,只见“酒帘外、青山无数”。 到过西湖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在湖中向四周望去,都是青山,山色 有浓有淡,重重叠叠,直至天际。所 以 “青山无数”四个字,看起来寻 常,而只有亲身游历过西湖美景的 人,才能深入体会其中妙处。接着作 者又把眼光从远处收回,看着酒家附 近,“还记得,桃花满院”,上次来 游西湖时,这酒家是满院桃花,鲜红 耀眼,现在为什么不见了呢?“刘郎 前度”,是用典。南朝宋刘义庆《幽 明录》中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 刘晨、阮肇在天台山桃花洞遇到神 仙。到了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即二百 多年之后,二人又重到天台。因此后 人把去而复返的人称为“前度刘郎”。 作者用此典,一是由桃花而想到桃花 洞中的刘郎,以此寓指自己是许多年 之后,才又重游西湖的。二是由桃花 而想到旧日的情人,唐代崔护有“人 面桃花相映红”的名句,广为传诵, 所以由桃花而想到面似桃花的美人, 就是自然的了。“红烛画桡临别酒, 碧箫残雨相思路”,作者想起了前时 与情人欢会时的景象,而最难忘怀 的,则是临别时的情景。桡(ráo饶), 是划船的桨,这里用来代指船。画 桡,就是装饰华丽的船。在画船中, 红烛高烧,觥筹交错,箫声悠扬。画 船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已经慢慢地 停了下来。碧箫,是绿色的玉箫,李 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有: “素女悲秋瑟,秦娥弄玉箫。” 而秦娥又是古代美貌女子的通称,作 者用此,也是由玉箫而暗指美人。在 零落渐断的残雨中,美人还送了他一 段路程。今日重睹此路,又怎能不引 起他的相思呢?接下去三句: “看韶 光,零落断桥边,斜阳暮。”韶光, 是指美好的时光。断桥,是西湖一 景,在孤山边,因孤山之路至此而 断,故名断桥。这几句是写作者从对过 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中惊醒过来,才发 现不知不觉中已夕阳西斜,情人的倩 影也在断桥边依稀难辨了。

上阕主要是对往日交好情景的追 忆,下阕则转入直接抒发情怀。“无 限景,烟中树。无限意,风前絮。” 西湖无限的美景,都象是在云烟缭绕 中的树木一样,模糊朦胧。作者无限 的思绪,都变成象风中飘舞的飞絮一 样,游移不定。为什么会如此呢?就 因为“对澄湖如镜,玉人何处?”面 对着清彻澄净、平静如镜的湖水,却 不知往日的情人,那如白玉般晶莹美 丽的情人,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由 于作者全部身心都沉浸在对玉人的思 念,所以感到“艳影尚疑花欲笑,丽 情只有莺能诉”。盛开的花朵,好象 是玉人的娇艳的脸庞,在含情微笑。 而这种对美人思念的深情,作者又不 能对别人言说,只能向花间的黄莺倾 诉。作者的感情,就这样只能郁积胸 中,得不到宣泄。作者在湖边徘徊流 连,而终于归为失望。“叹西泠、松 柏自年年,风流误。”西泠,也是西 湖孤山下的名胜。作者面对着西泠的 松柏,感叹松柏树年年常青,而自己 却辜负大好春光,风流佳期已被贻 误。这是因不能重续旧情而发的感 慨。

作者重到西湖忆旧,所忆者是 谁?她的年龄、身份等,都不得而 知,只知道她是一位美貌的女子,在 作者上次来西湖时,二人有过一段交 情。虽然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他所忆者 到底是何人,但作者忆旧的深情浓 意,却是显而易见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