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2022-06-30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 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 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纳兰容若做这首词直抒性灵,让 磅礴深沉的感情在笔端自然流出, 毫无沾滞与矫饰。王国维在《人间词 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 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 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 真,所知者深也。”正好作这首词的 评语。

上片写受外物的感发。《采桑子》 词牌上下片各四句,须如串珠一气联 成。第二、三四字句要求重字、重韵, 起着承启、转折、递进、强调等诸种 作用。这首词上片一连提出四件外物, 件件进逼,使作者一再不胜凄凉,无由 排解。首先一个问句:“谁翻乐府凄 凉曲”?“乐府”,原来是汉代音乐 官署,以后称由官署采集的歌曲为乐 府。这里“乐府”专指可歌的词曲。 “翻”,可以用在音乐上。如白居易 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琶 琶行。” (《琵琶行》)有依曲调写 歌辞的意思。依这里的第一句“翻” 字既有“制作”,又有“演奏” 的意 思,歌声入耳,凄凉转甚。是谁谱出或 演唱这样的歌曲,如此地牵动心弦? 偏又是“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风 声、雨声,伴着歌声,这样的凄厉哀音, 教人如何承受?更何况还有那为我 “瘦尽”的灯花? 蜡烛,往往发出弱 光微热,作为客子、居人独处深夜的 多情伴侣。诗人多以拟人格或形容它 滴着红泪,如晏小山词“红烛自怜无 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或形容它 消蚀自绝,如这里的“烛花”,拼着 瘦损至死,与诗人长夜作伴。“又一 宵”者,写无眠之宵,自非一日。今 夜被外物侵凌,尤其不堪入睡。

下片述内心的颤动。过片为否定 句,与上片问句相应。“不知何事萦 怀抱”,“萦怀抱”究竟何事?诗人 真个不知还是故说不知?从性德的许 多词作看来,他视荣誉如敝屣。自认 为空有抱负,志不得骋。他是满人,但 对朝廷的排汉感到不平。他为贵族,但 对人民的痛苦有所惊警。在私人生活 方面,他在封建制度下寻求真正的爱 情,因此悲多于欢; 他在社会矛盾中 探觅同调与知己,率多事与愿违。这 就是那些萦绕怀抱的内心苦闷吧! “不知”,恐怕也是实话,思想局限 使他未必认清时势和自己。何况在禁 锢言论的社会里,不可轻易表露真 情,具体的心事在词里留给读者去想 吧。总之,时代的繁华表面透露出衰 象重重,作者有所体察、知觉,反映 在词作里就是如此的一派哀音,以至 于“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 谢桥”。即令“举世皆醉我独醒”, 又怎能扭转乾坤? 如果“醉倒且拼花 底卧”,又为疏淡脱俗的性格所不 容。“谢桥”即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就 有此桥名。谢娘不知谁何。唐时名妓 叫谢秋娘,词中每以 “谢桥”指游冶 之地。晏小山词: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这里词句反其意 而用之: 清醒固然无聊,沉迷照样无 聊; 不但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精神上的 解脱,就连在梦境中追求欢乐的希望 也完全幻灭了。

梁启超曾说: “容若小词,直追 后主。李后主有亡国苦痛,容若有时 代哀音,因此二人为词,眼界大而感 慨深。”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