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2023-05-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 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 不禁辛苦况相关。

研究这首小词,必先了解作者对 词的看法。他在《渌水堂杂识》之四 中说: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 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 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就是说他于《花间》词与宋词之间, 取长补短,要象李后主那样,既贵重 而又适用,其最高境界则是饶有“烟 水迷离之致”。

这首小词颇为符合词人的审美要 求,它在用词方面,既妍蒨清新,又 华贵壅容,且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恰相 吻合,一看就知不是“三家村人语”。 (宋赵令畴《侯鲭录》评晏几道词)

词写离情,一开始便揭示出这个 主题。词中女主人翁自与恋人别后, 一直处于痛苦的煎熬之中。起句写记 忆中与恋人分别的情景,确如《诗· 小雅·采薇》所云: “昔我往矣,杨 柳依依。”春风中的杨柳飘拂着长条, 好象要在欲别之际把他们绾住。在传 统诗词中,杨柳一直是多情之物,汉 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唐人刘禹锡 《杨柳枝》词说:“长安陌上无穷 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宋人吴文英 《唐多令》词说:“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杨柳何尝有灵性? 只不过是词人通过美学上的“移情作 用”,把词中人物伤离惜别的感情转 移到它身上罢了。通常词以景语起 句,这里却用情语,在情语中带出景 色,而且语言浅显,感情却很深。为 什么会深? 因为它很有层次: 其一是 写别; 其二是欲别难; 其三是写二人 好似被长条绾在一起,难分难舍; 其 四是写这一情景长留在女子的记忆 中。着一“记”字,则将时间延长了。 由于层次多,时间长,故而所表达的 感情也深。

“盈盈自此隔银湾”,语本《古 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 得语。”盈盈,谓水之清浅; 银湾, 河湾之美称,或谓银河,亦可通。伊 人一去,银湾遥隔,好似牛郎织女各 处银河的一方,终年不得相见,刻骨 的离愁,困扰着这位女子,她怎能不 为之憔悴呢?于是迸出歇拍一句“便 无风雪也摧残”。自然界的风雪严寒, 最易摧残花草,也易损害人的健康。 可是叫人难耐的离愁对人的摧残,尤 胜于风雪。这种层层加码法,对此 句本身而言,是先退一步( 便无风 雪),再进一步(也摧残); 对前二 句而言,则又推进了一层。如果不是 伤心之极,是说不出这样的话来的。

过片一联用了四个典实组成整齐 的对偶,借以抒发和排遣女子的离 愁。在宋代词坛上已形成好用典故的 风气,李清照在《词论》中评价秦少 游词说:“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 乏富贵态。”纳兰性德似乎受到李清 照的影响,也认为词要“贵重”,所 谓贵重,也就是要有“富贵态”,而 富贵态是离不开典实的。这里前一句 “青雀”,用了《山海经·大荒西经》 和《汉武故事》中典故,意同青鸟, 比喻为送信的使者;“锦字” 用了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中的故事, 比喻为爱人的书信。“玉虫”用宋人范 成大诗:“今朝合有家书到,昨夜灯 花缀玉虫。”而“春幡则本诸《岁时风 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 剪采为小幡,谓三春幡,或悬于家人 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你看,经 过这些典故的装饰,一位“贫家女 子”顿时镂金错采,华贵雍容,这不 是和词人的审美标准相一致吗?前人 谓“词之难工,以属事遣词,纯以清 空出之。务为典博,则伤质实,多着 才语,又近猖狂。” (蔡桢《词源疏 证》卷下引郑叔向《论词》)而纳兰此 处用典,却无质实之弊,读起来仍然 感到清空如话,感情的抒发也很自 然。这就是他在“贵重”的前提下又 讲究“适用”所达到的美学效应。

但是,词也讲究疏密。由于前面 两句过于丽密,似乎浓得化不开,所 以后一句必须以一淡语来中和一下。 “不禁辛苦况相关”,纯系口语。词中女 子由于被离愁所折磨,故而辛苦难 禁。“况相关”,淡语而有情者也, 乍看起来,这似乎是没要紧语,但是 历来词家都认为淡语、苦语、无理 语、没要紧语,乃是填词三昧,少此 不得。试想此句如果换成一个依旧用 典的句子,那岂不是更加浓得化不开 更加质实了吗?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