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 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 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 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 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 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此词是作者《饮水词》中的压卷 之作,当初词填好后即脍炙人口, “都下竞相传写” (徐《词苑丛 谈》)。“梁汾”为顾贞观号。顾贞观曾 记云:“岁丙辰(1676) ,容若年二 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阅数 日,填此曲为余题照。” ( 《弹指 词》卷下书纳兰性德赠词后)这年作 者中进士,选授三等侍卫,不久又晋 升一等。这首词作者采取直写胸臆的 手法,借表达与顾贞观相见恨晚、相 互知心的友情,抒发了对沉居下僚的 才士贤人不幸遭际的同情与不平。人 誉为“词旨嵚奇磊落,不啻坡老、稼 轩” (《词苑丛读》)。
词上片起句十分突兀:“德也狂 生耳! ”作者自称是一介“狂生”, 一个狂放不羁的人。他明明是相国明 珠的贵介公子,宫廷侍卫,地位显 赫,何以如此妄自菲薄呢? 一是表明 自己不拘礼法的秉性,二是借以摆脱 种族与贵贱的束缚,可以与梁汾处于 平等的地位对话,以求得同梁汾感情 的自然沟通。那么对自己的经历与出 身又作何解释呢?词人云: “缁尘京 国,乌衣门第。” “缁尘”,比喻世 俗的污浊,谢朓《酬王晋安》云: “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京 国”,指都城北京。“乌衣门第”, 指出身贵族,用东晋时王、谢两大贵 族居住南京乌衣巷之典。这里作者要 表白的是自己虽然出身于高贵的门 第,又混迹于官场,乃是命运的“偶 然”使然,并非自己所渴望与追求的。 这就间接反映了作者鄙薄荣华富贵的 态度,亦暗示梁汾不可以贵族公子看 待自己。这是从反面抒写,接下则从 正面抒发: 尽管自己“缁尘京国,乌 衣门第,”但内心深处的愿望、志向 却是“有酒惟浇赵州土”。此句采用 的是李贺《浩歌》诗成句,“买丝绣 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平 原君”是赵国公子胜,历史上招贤纳 士的典型人物。李贺欲绣平原君像、 祭奠其坟茔,乃借以抒发怀才不遇、 生不逢时的怨恨。作者虽然锦衣玉 食,但对天下李贺式人物的境遇却抱 有深切的同情,并希冀有“平原君” 再现。这种心地是十分善良、高尚的, 亦反映了作者对汉文化的热爱。但这 种代人解忧的情操却很难为时人所理 解,故云:“谁会成生此意? ”作者 初名纳兰成德,“成生”系自称。正 因为有不为人知的苦闷,所以一旦遇 到梁汾这样的知己,就更觉难能可 贵,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 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联语) 。因此以 “不信道、竟逢知己”一转折,仿佛 绝处逢生,流露出意想不到的狂喜之 情。“不信”、“竟”二词都极力强 调自己与梁汾相识相知之异常难得, 弥足珍贵。词旨的表现极尽转折变化、 起伏顿挫之致,令人叹服。既“逢知 己”,则理应高歌畅饮,但豪兴淋漓 之时又寓有万端感慨,词抒写心境之 复杂十分真切感人: “青眼高歌俱未 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青 眼”,典出《晋书·阮籍传》: 阮籍 能为青白眼,以白眼对礼俗之士,见 意气相投者(如嵇康)则以青眼即黑 眼珠视之。“青眼高歌俱未老”乃翻 用杜甫《短歌行》“青眼高歌望吾 子,眼中之人吾老矣”之意。作者与 梁汾既成莫逆,相互器重,一人则二 十二岁,一人则四十岁,正当壮志凌 云、大有作为之年,与“老”无涉, 于是纵情高歌,感情至此一扬; 但面 对现实,又觉空有雄心,故豪饮之际 又不禁热泪盈眶,感情至此又一抑; 沉郁顿挫之笔写尽二人悲喜交集的复 杂心态。作者于悲慨之余,似乎已无 话可说,故上片歇拍信笔涂上一片景 色:“君不见,月如水。”客观自然 界正月凉如水,四周笼罩着一片清寂 悲凉的气氛,这显然是作者主观心境 的外化,主客观已处于同一的境界。
在上片充分抒写了二人已建立知 己之谊的基础上,作者才能在下片表 达对梁汾命运与遭遇的种种感叹,显 得情真意浓,肝胆相照。“共君此夜 须沉醉”一句承上片“尊前”饮酒 意。为何“须沉醉”? 曹操《 短歌 行》有云:“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只有沉醉于酒中,才能暂时忘怀现实 的种种不幸,解脱内心的诸多苦闷。 此乃作者对现实之愤恨的极端说法。 面对好友的命运多舛,作者满怀深情 加以劝慰:“且由他、蛾眉谣诼,古 今同忌。”“蛾眉谣诼”化用屈原 《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 谓余以善淫”之意。这两句意谓才干 出众、品性卓绝的人容易受到谣言中 伤,这是古今共有的现象。“忌”, 语助词。顾贞观后来在祭纳兰性德文 中说过:“洎谗口之见攻,虽毛里之 戚,未免见疑于投杼。而吾哥必阴为 调护。”这说明顾贞观确曾为谣言中 伤,而纳兰性德不仅曾以言语劝慰, 而且以行动庇护过他。同时,作者又道 破了“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这一漫长 封建社会的通病,可谓一针见血,有 力地深化了词旨。且不说“古今同 忌”,即是在同一时代,“蛾眉谣诼” 亦比比皆是,故作者进而联系自己遭 际:“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的 而已!”意谓自己亦有挫折苦恼,但 冷笑置之罢了,无须耿耿于怀。这固 然不无安慰梁汾应该豁达之意,但亦 暴露了作者虽为贵族公子亦自有对官 场勾心斗角的愤懑、对仕途生活的厌 倦等种种苦恼。否则,他怎么会“有 酒惟浇赵州士”,且自称“狂生” 呢?又怎么会同顾贞观一见如故呢? 只是此中隐痛难以言说,不易为人了 解,只有“逢知己”才愿披肝沥胆。 而“寻思起、从头翻悔” 的叹喟,可 见其痛苦甚深,把“悠悠身世” 与 “翻悔”联系起来,其意蕴极为丰 富,大可玩味。彼此灵犀相通,筑成了 二人结生死之交的思想基础。因此作 者信誓旦旦:“一日心期千劫在,后 身缘恐结他生里。”“一日心期”谓 一日以心相许,成为知己,“千劫在” 谓即使经历千劫二人友谊依然长存。 “劫”佛经言天地自形成到毁灭谓之 一劫。“千劫”则极言时间漫长,借 以反衬二人友谊之长久与牢固。“后身 缘”即来世因缘. 亦是佛语,作者又 进一步强调即使在来世他生仍要与梁 汾结为知己。这真诚的誓言把二人的 知心写到了极致。谢章铤评云:“情 至此,非金石所能比坚” (《赌棋山 庄词话》卷七)。但作者仍嫌意未 尽,故于词末再次表白:“然诺重,君 须记!”请梁汾相信自己是重守信用 的,真是“侠肠俊骨,隐隐弈弈,流 露于毫楮间” (胡薇元《岁寒居词 话》评性德词语) 。后来的事实亦证 明了作者并非虚言。如被传为佳话的 顾贞观营救另一好友吴兆骞从塞外赦 归事,就是在性德极力相助下成功 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纳兰性德 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 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 故能真切如此。”此词即是把真切的 感情自然朴素、毫不雕饰地抒写出 来,如同从肺腑中流出,具有永久的 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