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2024-02-24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 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 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砅崖转 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愁怀,又何必平生 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蛾眉遗冢,销沉腐草,骏 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 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在纳兰性德的词中 有不少受到 苏、辛词影响,显得很有气魄而又慷 慨生哀。这也是他的经历使然。他随 同康熙出巡塞外时所见到的是无边的 朔漠和苍茫的长空。各种意念很自然 地会涌上他的心头。帝王的车驾,威 仪万千; 侍卫的职位,无比尊荣,但 他却并不以此为贵,反而引以为戒, 所以他的胸襟自然与那些碌碌无能之 辈不同,他也并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每到一处,有所感触便要形之于吟咏, 本词即是他在塞外抒怀之作。

首三句写远望阴山时的感受。这 条绵延于塞北的山脉,是古来战争之 地。特别是西汉武帝与匈奴间展开的 决定性战役,使阴山的烽烟终于平息。 如今只能空自想像当年��金伐鼓、 烟 尘四起的激烈战斗。纵目远眺那巍巍 群山,脑海中出现无限思绪,徘徊留 连,不禁感慨万千。

“见青峰”四句,写作者再举首 仰望,见有几座峰峦,高耸云间,似 乎离天咫尺之遥,有如李白所形容的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 (蜀道难》)四顾尘埃不起, 而是“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参 《走马川行》)大漠苍茫、山川萧条 这与当年“三军大呼阴山动” (岑参 《轮台歌》)的情景真是截然不同, 但是,在作者脑海里,历史上曾经发 生过的多少争战却似乎历历在目。

“碎叶城”三句,从西而东,先 说唐代的碎叶城(今中亚西亚伊塞克 湖西北),那里曾经爆发过多少次争 夺战,为了御敌,这座城筑有“四面十 二门,为屈曲隐出伏没之状” (《唐 书·地理志》),如今怕已是废墟一 堆。“拂云堆”,即“拂云祠”; 在 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受降城,分 东、中、西三城,中受降城建于拂云 堆,堆上有祠。李益有《夜上受降城 闻笛》诗:“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 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征人尽望乡。”作者想起这座为唐代 诗人所提及的边城,但却望而不见, 只有雕鹰翱翔云外,空中寒气凝结, 似烟如雾,聚而不散。可说是空忆沙 云古战场了。

“踟蹰久”三句词意陡转,由静 而动。作者正在怅望踟蹰,发思古之 幽情、徘徊留连之际,忽闻一声巨 响,将他从冥想中惊醒,原来是积满 冰雪的山崖上巨石滚动,坠入万丈深 谷,发出雷鸣般的轰隆之声。后两句乃 用李白《蜀道难》诗成句。

“穷边”两句,接首三句而来。 由西而东各边塞所发生的史事,本身 就是足够令人喟叹不已,又何必再添 上自己那份愁恨呢! 言外之意是:与 历史上的大事相比,自身的愁怀就显 得渺不足道了。“只凄凉”四句,举 出二件史事说明问题,一是指王昭君 出塞和亲,至今青冢尚在。还有是燕 昭王的招致贤才。据《战国策·燕 策》载,郭隗自比死马,劝昭王借他 来罗致千里马(骏骨),“昭王为隗 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 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昭王 以乐毅为上将军,攻下齐七十余城。 “空台”是指昭王曾置千金于台上, 以延天下之士,谓之“黄金台”。“昭 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李白《行路难》)如今昭王已埋葬 于乱草之下,但青冢和黄金台的史事 却垂名人间,引起人们无限凭吊之 情。

“北转”三句,是由眼前之景而 有所触发,河水依然绕弯北流,北斗 星的柄仍在横斜南移,大自然的运转 变化不会停息,自己也变得双鬓白发 微见,可说是早衰了。最后总上所 述,包括史事和自身遭际,以“君不 信”三字呼起,试看古道西风,边塞 烟云,回首往事,无一不使人慷慨生 哀,这也就是自己早衰的原因。

本词用典较多,借以表达吊古之 情,才难之叹,以及自身的牢愁。写 得气势阔大,郁勃磊落,风格倾向于 豪放。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