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2024-08-11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 记。但临别有云: 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 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 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 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 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 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 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两处鸳鸯各自凉! 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为悼念其 前妻卢氏而作。这首《沁园春》序云: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 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丁巳, 即康熙十六年,时纳兰性德才二十三 岁。其卢氏夫人像一朵刚刚开放的鲜 花,转瞬间凋谢了。这对纳兰性德是 最为痛心的事。这首记梦之作。一开头 便是梦醒后的沉痛叹息:“瞬息浮生, 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他叹息妻子的 寿命太短促了,悲妻子,亦悲自己, 叹她薄命,也叹自己命运悲苦,一对 年轻恩爱夫妻,竟是薄命如斯,怎不 叫人低徊惋惜。

接着回忆过去二人美好的共同生 活。绣榻闲暇之时,二人共同领略那 落花飘飞的情景,有时候,二人又同 倚雕阑曲处,共同度过那美好的黄 昏。这里在写法上值得注意的,“红 雨” “斜阳”的意象,虽是回忆往日 二人幸福的时光,却表现出一种凄艳 之美。大概是为了与全词情绪协调, 同时也更切合此时词人的实际心情, 伤心人回忆往日的甜蜜时,不免含着 一点苦味。

“好梦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 深哭一场。” 紧接上面这段回忆之 笔,下“好梦”二字,自然使人想到 昔日美好的夫妻生活,只不过是一场 好梦而已,而它又是实指此时此刻的 梦境,即小序中所说“梦亡妇淡妆素 服,执手哽咽……,”现在梦醒了。 “诗残莫续”,即序中所记,梦中妻 子临别时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 年年犹得向郎圆”,这样深情的 诗句可惜没有续完,梦就醒了。而这 对已经幻灭的年轻夫妻的恩爱生活不 也像一首没有写完的诗吗?美好的人 生、爱情,像梦一般虚幻,一梦醒 来,什么也没有得到,赢得的只是“更 深哭一场” 了。

我们的词人是多情种子,明知梦 中一切都是虚幻的,却还要痴痴追 寻。他在梦中恍惚看到她的遗容尚 在,可是忽然灵风一转,人不见了, 未得仔细端详,多么遗憾啊!

下阕过片紧承上阕词意,进一步 写词人“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苦索追 求。“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 来定有霜。”词人在茫茫碧落中寻 啊寻啊,料想亡妇的灵魂在凄风苦雨 中飘零,原来美丽的秀发,恐怕要变得 稀疏了,在深秋的清晨恐怕发鬓要沾 上点点白霜了。李清照《永遇乐》有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 去”,这里化用其句。“霜”字点题 序中时令:“重阳前三日”,重阳时节 是下霜的时节了。这两句词想像亡灵 在茫茫碧落中餐风沐露的情景,怜爱 之情,溢于言表。

相爱的人总希望“在天愿为比翼 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然而如今, 尘缘未断,两处相思,春花秋月,撩 起人多少感伤的愁情啊! “春花秋 月”,“秋月”二字呼应序言中亡妇 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 郎圆”,可是即使你化为天上月,照 临着我,然而这种离愁别绪永远绵绵 无尽期呀! 而我想摆脱离别之苦,与 你同结绸缪时,却猛然惊醒,你像木 叶凋落,成为亡灵了。从此,生死殊 途,两处鸳鸯只能永远各自过着凄 凉、孤独的日子了! 这就是冰冷的现 实啊! 词人在百无聊赖之中,听着檐 前滴落的淅淅沥沥雨声,好像正在谱 写着一支伤心的歌曲。最后两句是文 学上常用的移情手法,仿佛那本来无 情的檐前雨,也为词人的悲伤所打动, 而为之谱叙衷肠呢。

这首词感情非常真挚,少年夫妻 几年恩爱生活,使纳兰性德没法遗 忘,娓娓道来,语浅情深,每句话都 是发自肺腑的至情,都是不假虚饰的 真话,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王国维 称纳兰性德“古之伤心人也”,其悼 亡词自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特别值 得一提的是,作为贵族公子的纳兰性 德,对妻子的感情非常专注,他心中 只有妻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 巫山不是云”,他对妻子的爱情,简 直到了贞洁的程度。像他这样忠于妻 子的人,在一夫多妻的封建社会里真 如凤毛麟角,因而他表现在悼亡词中 一片纯真的至情更特别显得可贵。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