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 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 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 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 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 然骨肉,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 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 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顾贞观与著名边塞诗人吴兆骞 (字汉槎,有两兄兆宽、兆宫,为家 中少子,故称季子。)早年在文坛上 齐名,私交笃厚,情同手足。吴汉槎 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但不 久即因江南乡试作弊案受牵连,被仇 人诬陷,于顺治十六年(1659)遣戍 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二人分 别之后,互传书信诗词。汉槎尝述及 生活艰难,霜露苦寒,冰雪摧残,有 谋归于故友之意。顾贞观于康熙十五 年丙辰(1676)曾为此事求援于当朝 太傅之子纳兰性德,未获即许。这年 冬天,顾贞观寄寓北京千佛寺,环顾 四周冰雪,不禁油然而生怀念远在塞 外的挚友汉槎的情思,感慨万端,乃 “以词代书”,挥笔填写了两阕脍炙 人口的《金缕曲》。后纳兰性德读到 这两篇词作,声泪俱下,并填词给顾 贞观云:“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 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贞观) 耳。”通过其父纳兰明珠等人的援救, 吴汉槎终于在康熙二十九年(1681) 入塞归来。
此词情真意切,作者对塞外友人 的思念与同情,抒写得宛转动人,对 营救汉槎归还的决心,则表现得斩钉 截铁。字字发自肺腑,句句肝胆相 照。冯金伯评为“激昂悲壮,即置之 稼轩集中,亦称高唱” (《词苑萃 编》,《词话丛编》第1937页)。
上片开门见山,首句即急切地探 问: “季子平安否?”浅白如话,确 是“以词代书”。这五个字凝聚着作 者对汉槎的牵挂、甚至担忧; 口气亲 切,益见作者之关心。首句为全词奠 定了感情基调。此前因汉槎信中有谋 归之意,所以作者接下说道:“便归 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作者虽 然亟盼汉槎归来,不过又认为: 即便 归来,亦无法补偿好友这近二十年遭 诬陷,入囹圄、谪边塞的种种磨难。 这曲折之笔,更深刻地反映了汉槎不 幸的命运,抒发了作者的同情与不 平。“平生万事”难以尽述,作者精 心地选择了几桩典型事例,以一当 十,以见此言之不虚。“行路悠悠谁 慰藉? ”此谓路途遥远,汉槎与亲朋 好友隔绝,孤苦凄凉而得不到慰藉, 精神痛苦。“母老家贫子幼。记不 起、从前杯酒。”此谓生活艰辛,汉 槎上有老母李氏远在家乡却不得尽人 子之孝,下有一子三女亦难尽为父的 教养之责,何况“更逢凶岁,殊难度 日” (康熙十一年寄母书)。但“平 生万事”最不堪忍受的是受诬谪戍之 厄运,所谓“冤如精卫悲难尽,哀比 啼鹃血未干”(吴汉槎诗)。故作者 云:“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 翻云手。”“魑魅”是古代传说中的 山泽鬼怪,用以比喻陷害好人的小 人。汉槎子振臣于《秋笳集》跋中曾 称其父“为仇家所中,遂至遣戍”, 亦是“魑魅搏人”之一例也。小人们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玩弄鬼蜮伎 俩,正直的人很难不“输”与他们。 作者对“魑魅”之痛恨是与汉槎相通 的,但“应见惯”、“总输他”又不 无劝慰好友应该旷达之意。上片歇拍 “冰与雪,周旋久”,是说汉槎在 塞外冰雪世界中已熬了很长时间, 平淡写来却饱含深切的同情,言 外之意是该归还了。宛转反复,别具 情致。
虽然说汉槎早该归来,但作者此 时营救事尚无眉目,故一则劝慰挚友 暂且忍耐,一则表示一定营救他归来 的决心。作者先劝慰道: “泪痕莫滴 牛衣透。”“牛衣”是用草编成给牛 御寒的蓑衣,典出《汉书·王章 传》,这里比喻粗衣野服。作者充满 感情地劝说老友,尽管“冰与雪,周 旋久”,要尽量想开些,不要过分悲 伤。作者用心良苦地进行开导: “数 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这里 指汉槎的妻子在汉槎谪戍后的康熙二 年(1663)亦出塞陪伴,膝下又有子 女,得以骨肉团聚。另一方面,“比 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意 谓比起其他因江南乡试作弊案受牵连 而被杀头灭族者,还是不幸中之大 幸。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不是 作者对汉槎的苦难漠然处之,目的是 安慰汉槎痛苦难熬的心灵。但作者的 真意还是难以隐藏:“只绝塞、苦寒 难受。”对好友的现状无比关切、痛 心之情,终于不可遏止地、化作掷地 有金石之声的誓言:“廿载包胥承一 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这里用了 两个典故,并不生僻,且有力地表示 了自己的决心。“包胥”,申包胥, 春秋时楚国大夫。据《史记·伍子胥 列传》: 伍子胥自楚逃吴时对申包胥 说:“我必覆楚! ”申包胥答:“我 必存之! ”后吴破楚,包胥到秦国求 救,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国发 兵救楚。“乌头马角”,指战国时燕 太子丹入质于秦,求归,秦王说: “乌(乌鸦)头白,马生角,乃许 耳! ”太子丹仰天长叹,乌头变白, 马亦生角。(参见《史记·荆轲传 赞》注)作者借此表白自己要不遗余 力地变不可能为可能,实现营救汉槎 归还的诺言,充分显示了作者义重如 山的深情。“置此札,君怀袖。” 以 词代信札,请汉槎保存,有借“札” 为证,请君放心之意,言短意长。
此词基本采用白描手法,用典既 不冷僻又自然贴切,语言平易,如叙 家常;抒情曲折宛转,一片性灵溢诸 墨楮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