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2023-09-29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 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 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 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 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 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 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这是同题的两首《金缕曲》中的 第二首。二首联章,但也可独立成 篇。第一首主要写吴汉槎被冤流放, 自己忠于友谊,一定要救他回来。第 二首则追叙二人交情始末,劝汉槎多 加保重,等待归来。二首各有侧重, 并不重复。第一首用“季子平安 否? ”开头,第二首用“言不尽,观 顿首”煞尾,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 书信形式。

这首词全用赋体,明白如话,所谓 “脱然畦封”。作者从自己的情况谈 起: “我亦飘零久……”不仅同情友 人的不幸,而且“同病相怜”,唤起 了彼此情感的交流。顾贞观于康熙五 年(1666年)中举,至写此词时整十 年。中举后,他曾掌国史馆典籍,五 年后告归。1676年复入京,在大学士 明珠家设馆,与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结 为好友。容若曾有词赠他,提到: “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可见顾曾 受到一些诽谤,或亦受到过挫折。他 两度客居京华,亦颇有飘零他乡之 感。吴顾二人的友情,建立在共同的 对诗词的爱好上。他们早得诗名,时 人誉为二妙。顾于诗词自视颇高,曾 说: “吾词独不落宋人圈䙌, 可信必 传”,且自名其词集为“弹指”,以 示其超神入化境界。因他有这样的自 信,以及与汉槎的生死交情,所以一 个现成的比拟就来到了笔下:“试看 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杜甫 与李白的友谊是历来传颂的。李白因 参加李璘军而长流夜郎,杜甫曾写诗 怀念,其忧闷不下于李白本人。贞观 此作未尝不受到杜诗的启发,同样写 出了感人肺腑的友谊的悲歌。接下 去,“薄命长辞知己别”四句,更写 出二人交谊之深,伤感之重。“薄命 长辞”指作者夫人去世,“知己别” 则指与汉槎的生离死别。“问人生到 此凄凉否? ”以问句形式表现了难以 承受的悲哀。贞观极重友情,他的 《蒙阴山中七歌》,怀念其双亲、 兄、姊、子,而第六歌为怀念汉槎之 作,可见在顾的心目中,好友与 其父子兄弟占有同等地位。正因如 此,千种怨、万种恨,只有向知己 诉说了。

下片起句“兄生辛未吾丁丑”点 出二人生辰。辛未是明崇祯四年 (1631年),丁丑是崇祯十年(1637 年),正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 代,也是明王朝覆灭的前夕。交代生 辰,说明二人生于动乱时代,为全首 词提供了一个时代悲剧的大背景。同 时也说明二人年龄相接,早结兰契。 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遭遇,世事艰危 犹如冰锋霜剑,将人摧残得过早地衰 老了,处境如此,那么“相煦以湿, 相濡以沫”,只有劝好友多加保重, 寄希望于将来了。“词赋从今须少 作,留取心魂相守。” 劝人保重,不 从饮食起居落笔,而劝以少作词赋, 这不仅遣词秀雅,而且对于诗人吴汉 槎来说更有其针对性。写作诗文损伤 心魂之说古来就有。桓谭《新论》说 扬雄和他本人都因作赋,“用精思大 剧而得病”。李贺母也说李贺“是儿 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写作词赋已不 免呕心沥胆,更何况迁谪流人,所咏 无非哀音。“但愿得河清人寿”,表 示了一种迫切的希望,希望一切好 转,吴能有归来之一日。汉槎谪戍宁 古塔,至此已将二十年,无日不盼归 来,所虑者正是“俟河之清,人寿几 何”。顾翻用此语,以“但愿得”为 说,是鼓励,是呼唤,与远戍之人可 谓息息相通了。末两句是充满乐观 的。“归日急翻行戍稿”,用一“急” 字把“归心似箭”表现得很充分,犹 之老杜“漫卷诗书喜欲狂”,表现了 整装待发的喜悦心情。长期谪戍留下 的是什么?就是那些写于颠沛流离中 的诗稿。“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 作。”诗人和着血泪写成的诗篇必传 于后世,然而那也只是“空名” 而 已。较之数十年生死挣扎何得何失 呢?“空名”二字实含无限辛酸。这 两句正是作者预想汉槎归来时悲喜交 集,于无限欣喜中又孕含着无限辛 酸。

这首词宛转反覆,纯以至情动 人。如清谢章铤所评“浓挚交情,艰 难身世,苍茫离思,愈转愈深,一 字一泪”,成为诗词中描写友情 的佳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