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
小院西风木叶残,新愁勾引到眉端。人与嫦娥共 憔悴,卷帘看。
塞雁不传千里信,邻鸡初报 五更寒。一自意中人去也,泪偷弹。
这首词写一位妇女对戍边丈夫的 思念和独处的愁怨。
首句点出地点、时令,并为全词 设定了一个萧瑟凄凉的环境氛围: 秋 风凛冽,树叶凋零,寂寂院落,一片 荒寒。这里,未写人而人已立于闺室 之中,未写愁而愁已跃出纸面之外。 次句正面写愁,却不说这愁如何沉 重,而是将无形的愁绪放到人物的 “眉端”来表现,借紧锁的双眉来揭 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巧妙、形象之 至。同时,愁前冠以“新”字,表明 这愁旧时就有,现在不过是又添加了 一重。统观全词,旧愁似当指女主人 公离别丈夫后所生之愁,而新愁则显 然指她在秋风落叶的刺激下,联想到 自己独守空闺、青春渐逝所生之愁。 旧愁引发了新愁,新愁深化了旧愁, 两重愁怨叠加在一起,怎能不使她憔 悴不堪呢? “人与嫦娥共憔悴,卷帘 看。”古时传说嫦娥居于月中,为月 宫仙子。按理,嫦娥是不会有什么憔 悴的,但由于女主人公本人的憔悴, 所以在她举首望月时,便自觉不自觉 地将主观情感外射到了对象物身上, 从而使得对象物也带上了和她同一的 感情色彩。从另一方面看,由于西风 的吹拂,此时的月光想必也是朦胧暗 淡的,就好象人的憔悴容颜。因此, 当女主人公“卷帘看”月之际,无疑 会生出“人与嫦娥共憔悴”的深深感 触。
过片扳转词意,借“塞雁”暗示 出丈夫在塞外戍边的事件,而“塞雁 不传千里信”,则不仅补足了上文愁 怨的部分原因,而且还透露出了一股 浓郁的相思之情。正是由于相思,才 寄望于塞雁传书,可到头来塞雁竟未 传书,这怎能不使翘首以盼的女主人 公由希望转入失望、由相思变为愁怨 呢?表面看来,她把未能接到丈夫书 信的原因归罪于无情之雁,似乎没有 道理; 但从深层来看,正是在这无理 中包含着深刻的理趣。因为迁怒无情 之物,便是怨望有情之人,但这怨望 却不明说,而是借怨望塞雁来表现, 从而使得词意曲折回环,含蓄蕴藉, 达到无理而妙、无理而真的高致。如 果说,“塞雁不传千里信”传达的还 只是包含着相思的愁怨之情,那么, “邻鸡初报五更寒”透露的便主要是 一种深寓着凄凉的孤寂之感了。秋夜 的五更是寒冷的,愁人的心境是凄凉 的; 凄凉的心境适逢寒冷的秋夜,这 对孤身独处、本已愁怨重重的女主人 公来说,何堪忍受呢?如果没有“邻 鸡”报更,那么即使愁怨重重,其感 情起伏也还不至于过分激烈; 可在那 难以成眠的五更时分,却偏偏传来了 声声鸡鸣,当此之际,她又怎能不产 生一种心灵的震颤?南唐李璟《摊破 浣溪沙》有云:“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煜《浪淘沙》 亦谓“罗衾不耐五更寒。”此词化用 其意,而又转深一层,极深刻地揭示 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活动,令人读来, 荡气回肠而难以自已。后结二句“一 自意中人去也,泪偷弹”,既是对 离别之事的正面交待,又是思念和愁 怨情怀的真切表述,而“一自…… 也”句式的远用,则大大扩展了这情 怀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具有一种绵延 不绝的意味。全词以此收煞,直率而 不失顿挫,沉郁中兼具哀凉,从而有 力地深化并强化了词的意境和艺术感 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