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天街微雨送春晖,芳尘湿不飞。闲园香雾小红 肥,月和烟露稀。
萦别馆,上斜扉,轻风飏 地衣。七弦声乱十三徽,马嘶人未归。
这是一首带有讽谕意味的词,讽 谕那些寻欢作乐、流连忘返的贵公 子。词中写一个少妇独处空闺,自朝 至暮,盼望着意中人翩然来归,以便 在花前月下,共诉心曲,而意中人却 在别馆寻欢,把她抛到九霄云外去 了。词中没有在字面上出现人物的肖 像,但却在字里行间可以闻到她的声 音,想见她的愁容,看到她的内心活 动,收到了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的艺 术效果。词的上片,极力渲染了气候 是那样的宜人,花枝是那样的肥嫩, 月色是那样的皎洁,夜露是那样的稀 薄,正是花前携手、月下谈心的最好 环境,而乃事与愿违,人远心异,怎 么能不令人魂消呢?下片写讽谕对象 的欢娱生活,从他的别馆之豪华,歌 舞之喧阗,可以想知其压根儿忘了有 人倚楼凝望,为伊憔悴。以少妇的情 意缠绵,烘托出贵公子的寡情薄义, 从而强化了上片在写景中传达出来的 伤感之情,下片在叙事中微露出来的 讽谕之意,使之更能打动人的心扉, 引起人的共鸣。
词一开始,就把一个少妇的愉快 心情,通过她的视觉形象表现了出 来: “天街微雨送春晖,芳尘湿不 飞。” “天街”,指京城中的街道; 王建的“天街夜色凉如水” ( 《宫 词》),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分别写的是京城的夜 景和春景,而这首词所描写的则是晚 春的景色。“芳尘”,也叫“香尘”, 就是带有芳香气味的尘土,一般指的 是妇女们轻移莲步时所扬起的灰尘, 李白的“香尘动罗袜”(《感遇》),王 实甫的“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西 厢记》一折),都是这个意思。这两句 话的意思是:一阵微雨洒在京城的街 道上,送走了明媚的春光,那些带着芳 香的尘土因而也飞扬不起来了。这里 透露出这个少妇的喜悦心情,天街如 洗,纤尘不染,自然是一个探胜寻芳的 好时光,然而严酷的现实告诉她,只 能呆在“嫣红姹紫开遍”的“闲园” 里去度过漫长的困人天气,“闲园香 雾小红肥,月和烟露稀”。“香雾”, 形容繁花盛开;“烟露”,迷蒙的露 珠。“小红肥”是承“微雨”而来, “烟露稀”是形容时间的跨度。这两 句话的意思是,在空荡荡的小园中, 繁花盛开,特别是那点点的小红花在 微雨的滋润下显得更加肥嫩而娇艳 了,她在那里沉吟徘徊,不觉月已斜 而露已稀,说明她在那里是有所思、 有所待的。词以前两句的明快和喜 悦,衬托出后两句的暗淡和寂寞,而 少妇的愁苦心情,便在言语之外得到 了充分的表现。
过片的“萦别馆,上斜扉,轻风飏 地衣”,是从“月”字生发出来的, 盖萦绕别馆的是月,爬上斜扉的也还 是月。这两句说明时间是由月上而到 月斜,少妇意中的人正在那里作长夜 之舞。“别馆”犹今之别墅,《史 记·李斯传》言秦皇“治离宫别馆, 周遍天下”,这里的“别馆”,正好 说的是别墅。“地衣”,是铺在舞厅 中的地毯之类。白居易的“地不知寒 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 毯》),王建的“连夜宫中修别院, 地衣帘额一时新” ( 《宫词》),两 个“地衣”都是说的地毯之类。妙在 “轻风”飏起了 “地衣”,即美人们 的舞步掀起了阵阵的微风,把地衣都 掀了起来,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李煜 的“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 的场面。结句的“七弦乱入十三徽, 马嘶人未归”,把一方面在尽情的寻 欢作乐,一方面在痴情的倚栏凝望, 恰切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七弦” 是琴的代称,“十三徽”是琴弦上指 示音节的十三种标志,而“乱”则是 指乐曲的最后一章。言配合舞蹈的音 乐,已经演奏了各种曲调,而她却只 听到了“马嘶”,没有见到人归,则 其盼望之切,失望之深,完全表现了 出来,表现得又是那样的细腻,那样 的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