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秋 夜
帘外月明谁共,池上败荷烟重。何处作秋声?深 巷疏砧风送。吹动,吹动,惊破栖鸦寒梦。
这首小词题为“秋夜” ,实写 “秋思”。所思是什么并不明说,只 以景物出之。且看词所描绘的是一种 什么景象: 秋天,夜晚,明月,池 塘。朦胧月光洒满人间,月下池塘烟 笼雾锁; 透过重重烟雾,依稀可见水 面败荷。这是一种令人倍感凄凉的秋 夜之景。这样的环境描写规定了词的 基调。回头再看首句,“帘外” 二 字,使我们明白上述景致原来是房中 人揭帘远望所见;“谁共”二字则巧 妙道出望中所思乃是怀人。因寂寞怀 人而揭帘望月,因望月而顿生“谁与 自己共赏明月”的感叹。这样,词的 前两句已经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了。而这位帘内的主人公看来该是一 位女性。
明月、池塘、败荷、寒烟,这都 是闺妇视觉所见; “秋声”则是听觉 所闻。“秋声”是什么?便是下句的 “砧”声。秋天正是备寒衣时节,妇 女们把布帛放置砧上,用杵(木棒) 捶击捣洗以作寒衣。这时的捣衣声最 能体现、也最易引起闺中人对远方亲 人的思念。“何处作秋声?深巷疏砧 风送。”在静寂的秋夜,在偌大的空 间,这捣衣声音时断时续,微弱然而 清晰。“何处作秋声”一问,表明这 声音虽弱但已足以引起闺妇注意并且 使她心头震撼了,也就反衬出思妇内 心的寂寞和敏感。“深巷疏砧风送” 一答,则以深巷捣衣声暗点思妇闻声 而渐趋强烈的怀人之情。“吹动,吹 动”不但是音律要求的重复,而且以 节奏的重迭造成急促的音乐效果,借 以传达思妇情绪的波动。词到这里已 是高潮——它既突出了风送砧声的音 响,也就同时突出了思妇难以遏止的 闺情: 秋气清、秋月明,断续寒砧断 续风,一片撩人思绪的秋声! 它使思 妇难以成眠,它也“惊破”了“栖鸦” 的“寒梦”! 写到这里,词戛然而 止。但那“秋声”似乎是不绝如缕, 继续扩散开来,扩散开来,无限地扩散 下去……那么,思妇的怀念也是无尽 的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读完全词,我们便明白这首咏秋 夜怀人的小词,所用手法乃是以景寓 情。词中景物,无论是视觉形象还是 听觉形象,都不过是思妇情感的物 化,主宰它们的是人的感情流动。因 此所有景物都饱蘸了主人公的情感色 彩而显得气韵生动,构成了深远浑厚 的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