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白沟河吊古
漭漭河流,是当年辽宋、旧分疆处。一片土花埋 断镞,极目乱鸦残树。水接滹沱,关雄上谷,四 塞开平楚。燕云十六,此间真是门户。
可惜 灯火樊楼,中原板荡,岁币终无补。幸得北门严 锁钥,博了澶渊一怒。白雀翎高,红羊劫尽,又 是何人误? 驱车竟去,不须细论今古。
白沟河,在今河北省,上游为拒 马河,历史上宋、辽曾以此为界,故又 称界河。这首词通过对于历史的回顾, 表达了对于苟且偷安、妥协退让、丧 权辱国行为的不满,表现了作者的爱 国精神。
上片以叙述为主,写白沟河的现 状。先以“漭漭”三句交待白沟河的 历史,以扣紧题意,为“吊古”张 目。接下来写白沟河一带的荒凉景 象,而以“断镞”二字点明其古战场 的“身分”,勾起读者对于战火连天 的往事的联想。“水接”以下五句, 进一步铺写白沟河周围的地理形势。 “滹沱”,河名,流经今河北省。 “上谷”,秦置郡名,在今河北中 部、西北及西部一带。“四塞”,犹 四面。“平楚”,犹平旷。“燕云十 六”,即燕云十六州。五代时 (936 年),石敬塘以燕云十六州赂契丹, 借契丹兵把后唐推翻,建立了后晋。 十六州约当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 地。契丹改国号为辽后,终北宋之 世,十六州未能收回。“此间”句似 褒实贬,包含着嘲讽之意,酸楚之 情。北宋自开国之初,即无巩固边 防、收复失地的坚定志向,对辽采取 单纯防御政策,使本当成为北宋腹地 的白沟河一带成了边关地区,就算将 这里建成了金门铁户,又怎能让人释 然、欣然呢?处处写现状,又处处照 应着历史,从而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 垫。
下片以饱含感情色彩的“可惜” 领起,转入对历史的议论。“樊楼”, 北宋京城(今河南开封市)的著名酒 楼,曾繁华一时。宋刘子翚《汴京纪 事》之十七有“忆得少年多乐事,夜 深灯火上樊楼”之句。此隐射北宋王 朝灯红酒绿、苟且偷安的生活。 “板荡”,《诗·大雅》有《板》 《荡》二篇,是哀伤厉王无道、周室 将亡的诗。此以指社会动荡不安。 “岁币”,每年交纳的钱币。北宋真 宗景德元年(1004 ),辽兵大举南 侵,宋君臣惶恐无策,多主张迁都金 陵或成都以避其锋。唯宰相寇准力排 众议,促使真宗赵恒亲征,战于澶州 (今河南濮阳县,因澶渊而得名)。辽 军大将萧挞览中伏弩而死,士气大 挫。而宋军竟在小胜之后,与辽议 和,同意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 二十万匹。这就是历史上屈辱的“澶 渊之盟”。一面是“灯火樊楼”,一 面是“中原板荡”,对比不可谓不鲜 明。年年交纳岁币,换来的不过是苟 且偷安,却不能换来国家的安宁,这 中间有多少教训值得记取! 当然,国 难当头之时,也不乏忧国忧民、敢作 敢为之士。“幸得”二句,笔锋一转, 赞扬了当时力主抵抗的寇准。“北 门严锁钥”,语出宋王君玉《国老谈 苑》卷二:“寇准镇大名府,北使 路由之,谓公曰:‘相公望重,何以 不在中书? ’准曰:‘主上以朝廷无 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澶 渊一怒”,谓在澶州给了入侵辽军 以迎头痛击。一以“可惜”叹之, 一以“幸得”赞之,作者的褒贬抑扬 也不可谓不鲜明。但寇准不可能挽 狂澜于既倒,北宋积弱之势,年复 一年,始终未能缓过劲来。国家承平 无望,这又是谁的责任?“白雀” 三句,又进一步提出了这一极为严峻 的问题。“白雀翎高”,谓百灵高 飞,象征和平安宁。“白雀翎”,即 百灵鸟,生于北方,虽寒冬腊月也不 易地。本当作“白翎雀”,为平仄协 韵而改。“红羊劫尽”,谓国难消 除。古人以丙午、丁未为易发生国难 的年分,而丙、丁属火,色赤,未 属羊,故以国难为“红羊劫”。“又 是何人误”,语含激愤,似可见其欲 言难言之状。最后两句,再将词意推 进一层,给人以强烈的说不清,不如 不说之感,满腔幽愤尽在不言之中, 留下了想象不尽的余味。
全词前半叙事,为后半蓄势,后 半议论,为前半升华,紧扣密合,相 得益彰,较深刻地抒写了“吊古”之 意,兴亡之感。语言于平易中透出冷 峻,感情于微婉中透出波澜,均颇见 特色,宜于深处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