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2023-12-22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西台吊谢皋羽

手执竹如意,晞发向沧洲。钓竿寂寞千古,云物 自悠悠。忽尔歌声变徵,涌起一江寒濑,惊醒老 羊裘。山鬼作人语,凄断暮猿愁。

西台泪, 柴市血,恨同流。望中关水天黑,魂去不禁秋。 剩有倚天长剑,分付平生知己,未便死前休。酹 我一尊酒,孤月照山头。

在南宋灭亡之际,宋丞相文天祥 在抗元斗争中兵败被俘,于元大都(今 北京)就义。之后,曾任文天祥咨议 参军的谢翱(字皋羽)登西台哭祭天 祥,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西台恸 哭记》。西台,相传是汉朝隐士严光 隐居垂钓的地方,故又称钓台,在浙江 桐庐富春山下。在谢翱的眼里,这里 是一块圣土,所以要选这个地方祭奠 他最崇拜的英雄。后代文人,为这件 事写下了不少赞颂性、悼念性的诗 文,丁子复的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

词的上片是写谢翱西台哭祭文天 祥。作者用浪漫主义笔法,把谢翱与 严光、山鬼等纳入同一场景,同一画 面,增加了词的凄壮氛围。开头“手 执”两句,是写谢翱形象。谢翱在宋 亡之后,以屈原为榜样,披发佯狂, 自号“晞发子”;“沧洲”即隐居之 地; “竹如意”是一种竹制的器物, 长约二、三尺,柄端作手指状,用以 搔痒或作其他指划之用。这两句仅十 个字,兼写形象与志向,把一个悲天 悯人、隐居不仕的谢翱写活了。“钓 竿”二句,分笔写严陵钓台。严光之 后,迄于谢翱西台之哭(1291年),历 时已千余年,故云“千古”。在这段 漫长的时间里,西台钓竿消歇,钓台 寂寞荒芜,只有台上的“云物” (自 然景观)悠然变幻,无拘无束。“云 物”一句,深得唐崔颢“白云千载空 悠悠”笔意。“忽尔”三句,写谢翱 西台恸哭。“歌声变徵”,“变徵” 即“徵”声的变声,为古七音之一 (一般认为七音的第四个音级是增四 度的变徵音) ,声情激壮。《史记· 荆轲传》: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 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所以在古代音乐上一般不用此声。据 《西台恸哭记》,谢翱在西台荒亭之 隅设天祥牌位,“再拜,跪伏,祝 毕,号而恸者三”,并以竹如意击 石,作楚歌招天祥之魂,“歌阕,竹 石俱碎”,其情悲壮,故词中以“歌 声变徵”概括之。“涌起一江寒濑, 惊醒老羊裘”二句,是为渲染西台恸 哭的悲壮气氛而设。西台在富春江 畔,谢翱西台之哭也正值冬天,《西 台恸哭记》中有“雪作风凛”、“风 帆怒驶”诸语。词中 “涌起” 云 云,盖据此而来,意思是说谢翱的哭 声使富春江湍流汹涌; “老羊裘”指 严光,严光曾披羊裘垂钓于此,谢翱 之哭一破千古寂寞,似乎把沉睡在冥 冥夜台的严老隐士也惊醒了。两句大 笔渲染,一物一人,一现实一想象, “涌起”、“惊醒”,颇见力度。 “山鬼”二句,“山鬼”是民间传说 中的山中女神。作者借“山鬼” 、 “暮猿”再深入一层渲染气氛,造境 奇幻幽凄,读之如置身于悲凉凄厉的 境界。

词的下片写谢翱为天祥招魂,并 继承天祥的遗志继续战斗。过片“西 台”三句,承上片对天祥的哭祭,指 出谢翱西台的流泪与文天祥大都柴市 的洒血,血泪同流,令人发恨。这个 “恨”字中,既有流血流泪者的亡国 之恨,也有此词作者对忠臣义士悲惨 命运的深切同情。词人的立场、感情 是相当鲜明的。“望中”两句,是写 谢翱为天祥招魂。《西台恸哭记》记 载,谢翱作楚歌为天祥招魂,歌辞有 “魂朝往兮何极?暮归来兮关塞黑” 等句。“关塞黑”出于杜甫《梦李 白》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句。“望中”两句既包括了招魂这层 意思,更有作者对忠魂在那天昏地黑 的现实中不胜其愁的担心。“秋”, “愁”的意思,见《广雅·释诂》。 这两句既是谢翱为天祥招魂,也未尝 不是此词作者为谢翱招魄。“剩有” 三句是写谢翱在文天祥就义之后,和 知己友人仍然坚持斗争。“倚天长 剑”,用宋玉《大言赋》 “长剑耿 介,倚天之外”意。这里是指谢翱, 谢翱的抗元斗争直至于死。结句“酹 我一尊酒,孤月照山头”,是作者对 谢翱祭奠,照应词题,收束全词。作 者对谢翱的感情表达得真挚而强烈, 同时孤月相照一景,也表现了作者的 孤独。

丁子复在清代并不是多么重要的 词人,词的作品也不多,但他这首词 却写得很好。如上所述,词中歌颂了 南宋亡国之际的忠臣义士,表现了作 者鲜明的民族立场;而且全词格调沉 郁凄壮,尽秾丽纤弱,大笔浓墨, 直抒胸臆,吟读之下,催人感愤,自 非一般吟风弄月者所可比拟。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