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也》(王安石)
王安石
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
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这也是一首议论诗,却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在倡言改革的今天,不乏借鉴的意义。
诗本身包含的故事出于《庄子·天地》。赐,就是子贡,名端木赐,是孔子升堂入室的、成绩在十名以内的门人,是言语科的高足。《庄子·天地》写的寓言故事说:子贡有一次从楚国返晋国,途至汉阴,遇一灌园老人,凿隧道及井,抱着瓮一次次取水去浇菜园,费力巨而收效少。子贡建议他在井口建一桔槔(运用杠杆原理的汲水工具)取水,反被取笑,以为有机械就有机事,有机事就有机心,有机心就心地不纯,不合于道。子贡被抢白了一顿,无言可答,自觉卑琐惭愧。
“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诗开始两句即直斥子贡虽善于言辞却不懂得真理,对汉阴老人的歪理抱默许态度。后两句一转,直抒己见:用升降桔槔取水有百利而无一害,何必要死抱瓮瓶不变革、区区(辛辛苦苦)一辈子呢!
不仅此诗本身包含着故事,写作此诗的背景也是一则故事。据叶梦得在《石林诗话》卷中记载:晏殊为相,一次看了杂技表演,作了一首《上竿伎》,书写于宰相办公厅的墙壁上。其诗道: “百尺竿头袅袅身,足腾跟挂骇旁人。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这首诗当然有言外之意。后来,宰相文彦博带王安石专门到办公厅去看这题诗,意存褒赞。王安石却非常反感,就作了《赐也》这首诗,也题在厅壁上晏诗之后。
王安石常作翻案诗,这些翻案诗往往是为其政治革新的观点服务的。这首诗仅四句,却一翻古人书案,二翻前宰相诗案。《庄子》肯定抱瓮老人的行为言论为得道,诗人以为犯不着、白辛苦; 《庄子》以为子贡能从善,诗人以为他不识真理而是盲从。晏殊是“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的“太平宰相”,政治上倾向保守,为相只求无过、不求有功,所以诗中贬杂技演员的求新之举,褒汉阴老人的墨守成规,而诗人却针锋相对,以为“亦未贫”并不可嘉,“区区老此身”才真正可悲。以翻案诗来说,此诗可为典型。
诗虽没有形象的语言,但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包含着生动的故事,包含着重大的理论,确是难得。在反对倒退,力主改革的今天,读这首诗,更有耐人寻味之处。
旧中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题《咏上竿伎》一诗云: “百尺竿头袅袅身,足腾跟挂骇旁人。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当时固必有谓。文潞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久之,亦未能无意也。荆公他日复题一篇于诗后云: “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桔槔俯仰成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
-
《三衢道中》(曾几)
[2019-05-13]
-
《东马塍》(朱淑真)
[2019-05-13]
-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2019-05-13]
-
《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严羽)
[2019-05-13]
-
《临平道中》(道潜)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