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赵生惠芍药三绝句(其二、三)》(陈师道)
陈师道
从微至老走风尘,喜见乡园第四春。
独舞东风醉西子,政缘无语却宜人。
九十风光次第分,天怜独得殿残春。
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
全诗共三首绝句,这里选的是其二、其三。据任渊《后山诗注》,这三首系元符三年(1100)在徐州作。赵生,名不详,应为诗人邻居。芍药,花名,此指木芍药,即牡丹。王禹偁《芍药诗序》云: “考其实,牡丹初号木芍药,盖本同而末异也。”牡丹国色天香,被称为花中之王。陈师道自视甚高,而一生落寞,郁郁不得志,故借咏牡丹,以抒其不遇于时之怀抱。
第一首起句“从微至老”,即从少至老,概指诗人的一生。“走风尘”三字,写尽诗人在人生旅途中奔波不息,风尘仆仆颠沛流离之境况,从而暗示年已老大,但仍一事无成。二句中“乡园”指故乡徐州。诗人从绍圣初年罢学官,绍圣四年(1097)返回家乡闲居,至此时正好四个年头。诗中特意点出“喜见”二字,以说明诗人长期憔悴风尘之后,得此四年余暇以息影山林,故为可喜。四年前,诗人初返徐州,乡邻齐来欢迎。他十分高兴,作诗道: “闾阎喜我来,车马塞康庄;争前借颜色,草木亦晶光。”(《还里》)乡邻喜迎与他长年奔走风尘,不遇于时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也正是“喜”字的深刻含义。
三、四两句直接写芍药。芍药有名醉西施者(见《广群芳谱》),其花开于春末夏初百花凋零之后,故曰“独舞东风”。四句“政缘”,即只缘,正由于;“宜人”,指风姿宜人、喜人之意。古代常以名花比美人,唐玄宗曾把杨妃比为“解语花”(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而名花却不解言语,故韩愈《牡丹》诗曰: “对客偏含不语情。”罗隐《牡丹》诗云:“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诗人在这里却一反前人看法,谓牡丹之喜人,正由于它的沉默不语。尽管它冠于群芳,但却晚于群芳开放,甘愿追随群芳之后,不忮不求,无愁无语,这正是牡丹可爱、可敬之处。这两句明写牡丹,暗写自己;借牡丹以写出自己的遭遇,也借牡丹以写出自己的品格。
第二首“九十风光”,指春季三月。“次第分”,即群芳陆续开放,各占春光。第二句说牡丹最后开放,乃是由于天公之爱怜。“殿残春”出苏轼诗: “唯余木芍药,独自殿残春。”诗中以“独得”二字与前一首“独舞东风”相呼应,从而表示了对牡丹后放的赞赏之情,并进而透露了诗人对自己虽已晚年仍然抱有腾达的希望。三、四句则把希望拉回到现实中来。“剩欲”,唐宋时习用语,即很想、只想之意。诗人以为赵生所赠之芍药可簪之于美人之双髻,使美人更增妖艳,但是“未有人间第一人”,“人间第一人”,指能与名花相配之美人。杜甫《哀江头》中有“昭阳殿里第一人”句,指杨贵妃,这句诗即从此化出。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想与牡丹一样获取天公爱怜,能“殿残春”,但他知道这个愿望又是缺乏实现的可能的。
这两首诗含蓄蕴藉,格韵超绝。诗人借牡丹自抒怀抱,这一深意,写得不露痕迹。陆游《剑南诗稿》卷三七有《偶读陈无己〈芍药〉诗云“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盖晚年作也,为之绝倒,戏作小诗,诗曰: “少年妄想已痴绝,镜里何堪白发生;纵有倾城何预汝,可怜元来未解情。”嘲笑陈师道年老尚思风流,曲解诗意,未为知言。
无己又有《芍药》诗云“九十风光次第分……”此真眼空一世,无人之见者也。炫耀干进者,胸次有此等语耶!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八)
-
《三衢道中》(曾几)
[2019-05-13]
-
《东马塍》(朱淑真)
[2019-05-13]
-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2019-05-13]
-
《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严羽)
[2019-05-13]
-
《临平道中》(道潜)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