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行》 - 李贺 -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王虎视苍生群。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呼将军。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鲸
诗中罕用“血”字,用则流于粗恶。李长吉《白虎行》云“衮龙衣点荆卿血”,顾逋翁《露青竹鞭歌》云“碧鲜似染苌弘血”,二公妙于句法,不假调和,野蔬何以有味。(谢榛《四溟诗话》卷四)
【诗例】
白虎行
李贺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王虎视苍生群。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呼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雄豪猛焰烈烧空,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
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
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终,衮龙衣点荆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王知是真天子。
【解析】
一二句写周王朝崩溃,秦王崛起。《史记》载:“武王(指周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故“火乌”指称周朝。三四句写秦王整日忙于焚毁诗书、吞并六国,铸剑点将,施行暴政。五至十句写秦王打醮求长生不老,妄想皇位子孙相传,万世不绝;炼丹既不成功,他又派大批百姓到海上求神仙,大海中鲸鱼抖抖鬐须都能掀起浪涛,多少百性葬身在大海中!十一十二句写各国互相吞并,战乱不休,就好似烈火燃烧,没有人能引来天河的水来灭火(喻秦王气焰薰天)。十三至二十句,写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在未结识燕太子丹时,与好友高渐离在街市上击筑(乐器)高歌,后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仗利剑、出燕城、到秦国去刺杀秦王,可惜秦王朝气数未完,荆轲血溅龙庭,没有行刺成功。最后两句是写刘邦红旗打出,推翻了秦朝。秦朝尚白色且暴虐如虎、故白虎指喻秦王。全诗行笔峭刻、沉郁,独具感染力。
“诗,雅道也,择其言尤雅者为之,可耳。而一切涉纤、涉巧、涉浅、涉诡……戒之如避鸩毒可也。”(郎廷槐《师友诗传录》)“血”字给人的感觉、印象是血腥、恐怖、凶险,与诗歌语言的优美高雅格格不入,故历代诗人很少让“血”字入诗。但这不是说“血”字绝不能入诗,“诗忌粗俗字,然用之在人”(谢榛《四溟诗话》),诗人若能使用得当,“血字点染”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如《白虎行》中“衮龙衣点荆卿血”句子,诗人描写荆轲死得壮烈,义士的鲜血飞溅到秦王龙衣上——读者并不感到血腥,反而感到的是一种悲壮的美。这种悲壮的美正吻合了全诗苍劲的格调,使诗歌添色不少。
李贺诗歌以奇崛、幽峭在唐诗中独树旗帜,“血字点染”就颇显示了李诗用字的“奇”,但这并不说明仅有李贺使用“血字点染”的手法,大家手笔,只要有益于诗歌表达、能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就不妨使用各种艺术手法,包括 “血字点染”。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顾况也巧妙地运用了“血字点染”,他把自己歌咏的青竹鞭青翠鲜润的颜色用 “碧鲜似染苌弘血”比喻出,既形象、准确、又把青竹鞭产于蜀地和蜀地“苌弘死后,三年血化为碧”的传说联系起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元朝诗人郑元祐《汝阳张御史死节歌》亦有“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名句,这里的“血”是忠臣志士为正义目标而流的“能化碧(玉)的血”,读者感到的是一种崇高的美,绝不会感觉 “血”字的粗恶和不当。
-
《过故人庄》 -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
[2019-06-10]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杜甫 -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
[2019-06-10]
-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 杜甫 - 东山气濛鸿,宫殿
[2019-06-10]
-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 孟浩然 - 府寮能枉驾,家酝复
[2019-06-10]
-
《登岳阳楼》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