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 王维 -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
这首诗也可以说是演绎的作品,从散文演绎为乐府古诗,只取其事实意义,不完全袭取文中的字句,也可说是一种意译。至其段落方面,却和陶记的顺序大概相同。(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评析》)
【诗例】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解析】
摩诘之诗自有其高明之处,不仅构造意境独具匠心,即便选材亦可谓标新立异。宋以后有以文为诗之说,摩诘则以诗为文,实为惊世骇俗之举,其《桃源行》即为一例。
从体裁学角度来说,体裁是属于形式因素的,受制于内容,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使同一题材,用两种不同体裁来表现,两者在艺术价值上亦非等量齐观。《桃源行》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的同为农民式乌托邦世外桃源,有其共同之处,即无论是陶渊明,还是王维都憧憬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秋熟靡王税”的遗世独立般的仙境。然而由于摩诘采取的是乐府诗的方式,所以就见出同中之异了。
如果说《桃花源记》是铺陈其事,寓情于景的话,那么《桃源行》就显得更加凝练含蓄。这是诗区别于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桃花源记》用了321个字来叙述描写,而《桃源行》只用了224个字就起到了同样的功能。《桃花源记》在叙述桃源人来历时,用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地,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0个字,而《桃源行》只用了 “樵客初传汉姓名”、“初因避地去人间”14个字。又如描写桃源人衣着打扮时,《桃花源记》用了“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而 《桃源行》只用了 “未改秦衣服”5个字。在《桃花源记》中,从房屋、良田到阡陌交通、往来耕作,极其细致的描写了桃花源里的田园风光。《桃源行》则用极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具有时空变化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不仅看到了桃源人悠然自得的幸福生活,也在“静”与“动”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闲适”、“恬淡”的田园气息。这些都是诗的 “凝练含蓄”特点产生的艺术功用,是散文难以企及的。
诗比散文更胜一筹之处,还在于它能构造一种独特的意境。诚然散文也有意境,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欧阳修的《秋声赋》、现代散文作家杨朔的散文都极富意境。但散文的意境在“意”与“境”的结合方式、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方面无论如何是不能与诗相提并论的。“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构建了一个十分美丽、底蕴深厚的意境,使人很快就联想到诗人的另一首写景抒情诗《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莲动下渔舟”等诗句形成的优美的境界。后人评述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这首诗亦可见一斑。
喻守真在《唐诗三百首评析》中说:“这首诗也可以说是演绎的作品,从散文演绎为乐府古诗。”现代美学理论表明,无论演绎者如何努力,从一种体裁转换为另一种体裁,都不会是价值相等的交换,都不会是题材内容的重复,而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诗人运用自己的特长和艺术感受力对《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生活进行了再认识,并把自己的理想渗透于乐府诗中,使《桃源行》具有一种与原散文不同的艺术价值和品格。前人常说,中国的山水田园诗从谢灵运到陶渊明、再到王孟诗派一脉相承,日臻完善。王维选择陶氏《桃花源记》这篇散文,并把它演绎成乐府古诗,除了他与陶潜具有同样的憧憬“灵境”理想之外,风格上的相近和继承关系,恐怕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今日更新
-
《过故人庄》 -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
[2019-06-10]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杜甫 -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
[2019-06-10]
-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 杜甫 - 东山气濛鸿,宫殿
[2019-06-10]
-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 孟浩然 - 府寮能枉驾,家酝复
[2019-06-10]
-
《登岳阳楼》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2019-06-1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