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凌云寺》 - 司空曙 -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首句是“春山绕沧波”,却插入“古寺”二字,只此句安顿得有法,以后写山处便是写寺,写寺处便是写山,皆两两映合,盖见此句穿插之妙。(黄生《唐诗摘抄》卷三)
【诗例】
题凌云寺
司空曙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解析】
“穿插”,在诗文创作中是起着穿针引线、承前启后作用的词句或片断,是将诗文意象或事件组合在某一主旨或意图之内的粘合剂。如庄子散文中,“以卮言为曼衍”,就是讲的以“支离无首尾”的零碎、片断言辞穿插(曼衍)于寓言与重言之间。诗歌中的穿插就更加丰富多样了。穿插是体现作者艺术构思不可或缺的结构要素。这里,我们以司空曙《题凌云寺》 为例加以解说。
此诗所写凌云寺,在今四川乐山县城东九顶山,即凌云山上。唐代开元时僧人海通凿山为弥勒大佛,建七层楼阁以覆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乐山大佛。此诗名为《题凌云寺》,实际其笔意不专注于寺,而将视野拓展向凌云寺周围的凌云山壮景。这样,在章法上便力求将寺与山结合起来写,不能顾此失彼。此诗首联起着统摄全诗的作用,在全诗章法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首联虽然主要是写凌云山景象,不一定非要点明凌云寺,但为了将寺与山并联双挽,于是在描述凌云山景观时轻轻插入 “古寺”二字,将“春山”与“古寺”两个意象并联、粘合在一起,创造出山寺融一的境象。这种句子实际是句中嵌入某一语词(意象)的穿插句,其作用正如黄生所讲:“写山处便是写寺,写寺处便是写山,皆两两映合。”这种写法体现了有凌云山方有凌云寺,有凌云寺方显凌云山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后三联的放手抒写作了一个重要的铺垫。“百丈金身”,即依凌云山之翠壁所开凿的弥勒大佛;“万龛灯焰”,则是远隔烟萝之凌云山顶所建的寺院,山即寺,寺即山,合二而一。“云生”,写寺之高入凌云; “花落”,写山之花落古寺。末写“不与方袍同结社”,正因凌云山高,僧人幽居,罕与世上僧众交往;“下归尘世竟如何”,实为一句幽默、诙谐的调侃,言外之意,即使“下归尘世”,也不会染上俗尘,因为连“方袍”僧人均少交往,更何况世俗之人呢!以此极力反衬凌云山、寺超尘离俗的品格与境界。从上可以看出,此诗穿插句在体现诗的艺术构思与主旨意蕴上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穿插的运用,既有像司空曙此诗句中嵌入语词的穿插句,也有在诗歌中间的穿插句。如岑参《巴南舟中夜书事》,首联“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在“归人争渡”的细节描写中已包含思家夜归之意,下面本应同颈联“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相接,却穿插两句夜景:“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借野寺钟声、江村远火作一间隔,烘托夜景清旷,然后转出猿雁、乡泪,气韵方显得从容、深厚。这同李白《早发白帝城》第三句的穿插:“两岸猿声啼不住”,加以间隔的衬托作用相仿。又如王建《上阳宫》前半:“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首句写上阳宫景物,三、四句写上阳宫行乐,却于第二句闲笔穿插“洛水穿宫”外流,暗示宫墙之外的人自然可见洛水溪流,可闻宫女之笑与箫管之音。这种隔而微露的暗示,全靠第二句穿插以前后通脉、牵引。李商隐《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是一首饯韩同年亲迎妻室的诗作,首联不写韩之亲迎,反从韩之岳丈家写起;岳丈为万户侯,韩为贵婿,三、四句就同年生发,却忽然将自己穿插入诗,与韩同年对比:“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言进士考试我虽居首位,而今亲迎家室,韩反在我之上头,以诙谐、戏谑之言表示对韩之羡慕。这种穿插,正切“戏赠”之意,产生一种诙谐性的喜剧效果。还有一种不是穿插句子,而是穿插句段,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前段写长安宫阙、宅邸之繁华富丽,中间穿插了一段贵家舞女生活;前段文字与后段的“豪华将相”之骄横、倾轧,正如一脉贯通,却于前后两段中间穿插一段以北里娼家为中心的王孙挟弹,侠客宿娼的逸乐场景。这种穿插句段往往意在多侧面、多色调地表现生活的丰富性。总之,穿插这种技巧的运用是广泛的、灵活的,完全要依据所反映的生活与作品的构思意蕴而定。
-
《过故人庄》 -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
[2019-06-10]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杜甫 -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
[2019-06-10]
-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 杜甫 - 东山气濛鸿,宫殿
[2019-06-10]
-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 孟浩然 - 府寮能枉驾,家酝复
[2019-06-10]
-
《登岳阳楼》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