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夜饮》 - 张说 -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剑舞笳音,酒不成欢,末句反跌尤醒。(王承治《评注唐诗读本》卷三)
【诗例】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解析】
张说,擅长文辞,属思精壮,历仕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玄宗在命他为中书令时,曾称他是“当朝师表,一代词宗”。当时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故有“大手笔”之誉。因与姚元崇不和,被罢为相州刺史,又徙岳州。其时,已故好友苏环之子苏颋为相,他便写了 《五君咏》诗(其中一首是纪念苏环的),派使者在苏环忌日的薄暮时分送呈苏颋。苏颋读后,呜咽流涕,第二日上朝,极言张说之忠正謇谔,人望所属,不宜弃外。于是皇帝下玺书问候,不久便迁荆州长史,又迁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这首诗便写于幽州都督任上。
诗写夜饮,作者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前二句是绘室外景:黑夜深沉,秋风萧瑟,雨点飞洒,寒气袭人;中四句是写高楼宴:厅堂明亮,同僚欢饮,舞剑吹笳,不忘暮年;末二句是抒内心情:迁为都督,作将边城,天子恩遇,谁谓不深?周敬曾云:“此诗盖有激烈图报意。因雨中夜宴而动迟暮之悲,末复自励,谓舞剑吹笳,极军中之乐,皆由主上宠渥所致,可不知所报答也,正不忘迟暮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这样的理解,恐怕将诗意说淡了。边塞之地,迟暮之年,风雨之夜,在如此苦境中说“恩遇”,自然是很为勉强的。因此,我以为,此诗并非是官场中感恩戴德的浮套,其背后另寓有深意。张说作此诗时,虽已蒙皇上关心,从贬谪之地岳州迁移到东北边防重镇幽州担任要职,但毕竟是远臣,不能与以前在朝廷任中书令之恩遇相提并论,所以仍怀失意之感;再者,他年已50余,去日苦多,来日苦短,迟暮之心亦时常萦绕在心头,其诗曾云:“老去事如何,据鞍长叹息”(《巡边在河北作》),便是当时心情的写照。聚宴高堂,又怎么能暂时摆脱失意之感,忘却迟暮之心?而军中无以为乐,只得舞剑;边地唯有笳音,更添悲凉,诗人是“举杯销愁愁更愁” 了。末尾,诗人并没有直抒其不平,而是反言见意。“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语似自宽,但我们自能体会出诗人对目前处境的不满之情。前人说此诗“满腔萧瑟之感” (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可谓知音。
王承治在《评注唐诗读本》中将此诗末尾的不作正面说、而用反语来透露正意之法,概括为反跌尤醒,颇有见地。纪昀曾云:“感慨不难,难于浑厚不激耳。”(《瀛奎律髓刊误》)这种“反跌尤醒”诗法,避免直抒感慨所易带来的急切浅率之弊。凡可直说之意而不直说,而必委婉曲折以赴之,则作品自能韵味渊厚,情意深长。周敬说此诗“结句雄厚”(《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瑞荣说此诗“末联浅语极深”(《唐诗笺要》),陈德么说此诗“结以深厚语意振之,遂不淡率” (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原因即得之于这一诗法的运用。
反跌尤醒是诗歌创作中用得较为普遍的一种艺术手法,不妨再看一首杜甫的《赠花卿》诗。诗云: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花卿,名敬定,是当时驻扎在成都的一个军官,曾因平叛立有大功。这首绝句,看上去是赞扬花家音乐歌舞的美妙,实际上是讽刺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我们从后两句的 “天上”、“人间”的词语中不难体会到诗意。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天上”一般用来指天子所居皇宫,这种只应天上有的乐曲,人间不惟不敢作,而且不能闻,即使得闻,能有几回?而锦城丝管,惟日纷纷,说明了闻天上曲者,已无数回了。诗人讽刺花卿之僭妄全从赞叹之中反跌出来,所以杨慎指出:“花卿在蜀颇僭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升庵诗话》)
-
《过故人庄》 -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
[2019-06-10]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杜甫 -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
[2019-06-10]
-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 杜甫 - 东山气濛鸿,宫殿
[2019-06-10]
-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 孟浩然 - 府寮能枉驾,家酝复
[2019-06-10]
-
《登岳阳楼》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