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 - 于鹄 - 偶向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2023-10-12 可可诗词网-经典唐诗解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偶向”二句,看似事出无心,实乃深情有在,与后半写娇羞心理,因为刻画入微之笔。(富寿荪《千首唐人绝句》引刘拜山语)

【诗例】

江南曲

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解析】

远自《诗经》时代起,诗人们就十分注重对人物行动和心理的刻画,塑造了无数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如《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写女子采卷耳不能盈筐,反将其置于路旁,表现她心思全在远人身上。唐诗人张仲素依此翻出《春闺思》一首:“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以 “提笼忘采叶”刻画出闺人思念远戍渔阳的丈夫的心理。又如李白《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塑造形象,栩栩如生;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摹形写态,传神入化;至于李清照的《点绛唇》:“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以少女情怀写少女心态,形象活泼,愈见天真。相比之下,于鹄的这首《江南曲》能抓住女子娇羞的心理,描写细腻,刻画入微,别具情味。

诗的上半先从女子的日常活动写起:“偶向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白苹”,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夏秋开小白花。“赛江神”,古时一种祭神活动,大约是以仪仗、鼓乐、杂戏等迎神出庙,周游街巷,以祈降福。“偶”和“还”同义互文,谓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女子一会儿去江边采苹,一会儿又随女伴们去祭祀江神,看起来心中有事。为什么会如此呢?联系结句“卜远人”一语,知道她原来思有所念,心里总想着她远出未归的丈夫。“白苹”或“采白苹”在古诗中常寓含思归念远的比兴义,不宜以寻常语等闲视之。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又李白《渌水曲》:“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所愁者盖因远人不归,徒采白苹无人可赠。或以为“采苹而忽见荷花之娇艳,因转而为愁,盖苹其艳也”(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未免囿于字面。宋寇准《江南春》:“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将“苹满汀洲”与“人未归”相并说出,比兴之义甚明。“赛江神”意在求神降福,而所求各异,女子所求固在远人。可见,女子的行动虽然显得很平常,但用意却全在远人身上。刘拜山认为: “ ‘偶向’二句,看似事出无心,实乃深情有在”,确实是独具只眼的有得之见。然而,“采白苹”也好,“赛江神”也好,都不足以使女子放下那颗悬着的心,于是又发生了下面的动作: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金钱卜”,指用铜钱投掷于地,根据其仰覆正反来占卜吉凶,预知所求之事。众姊妹面前人多嘴杂,岂可将儿女心事分明道出以落他人笑柄?女子暗藏心事,偷偷地投掷铜钱,卜问远出的丈夫在外行住可好,几时归来?后半这两句,将女子思念丈夫、盼望远人归来的切切深情,表现得非常真挚动人。“不敢分明语”,但又放不下心,故而“暗掷金钱”。一个“暗”字,将女子娇羞的但却是不可按捺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惟妙惟肖。由此,一个满含深情的女子形象已经活现于读者面前了。透过这两句,读者似乎可以窥到女子那张因心怀隐秘而羞红的脸,感受到她掷钱时紧张的心跳。

刻画人物,不外乎行动、语言、心理诸方面。而心理的刻画,往往离不开典型动作和细节描写,离不开细致入微的体察。这首诗写了女子一连串的典型动作,其用意正在于通过行动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暗掷金钱”这一细节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揭示出女子的心态,堪称化工之笔。这种透过行动表现心理的写法,往往比直抒其情更显得委婉细腻,含蓄动人。比如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抒写闺人思念远征的丈夫的心情,可谓感人至深,但相比之下,却未免显得直露,不及于鹄《江南曲》这样富于形象性。细腻的行动描写,入微的心理刻画,正是这首诗获得成功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