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

2023-09-27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辛弃疾《水龙吟》辛弃疾

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11),揾英雄泪(12)

注释 ①赏心亭:参见986页辛弃疾《念奴娇》注①。②楚天:泛称南方的天空。③遥岑远目:唐韩愈《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遥岑(cén),远山。远目,远眺。④供:献。⑤玉簪(zān)螺髻(jì):说群山如美人头上的碧玉簪子和螺形发髻。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山如碧玉篸(簪)。”唐皮日休《太湖诗《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⑥吴钩:吴国人所铸的一种弯形兵器。唐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⑦栏干拍遍:《渑水燕谈录》载刘概天资绝俗,与世龃龉,久不仕,往往凭栏静立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⑧“休说”三句:用西晋张翰弃官南归事。《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季鹰,张翰的字。脍(kuài),细切的鱼、肉。⑨“求田”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许汜见陈登,陈登久不与语,使许卧床下,自卧大床。许汜诉于刘备,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而你求田问舍,正是陈登所讳。换成是我,就自卧于百尺楼上,而让你卧于地下,岂止床上床下的分别。求田问舍,买田置房,关注自己切身利益。刘郎,指刘备。⑩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载晋朝桓温北征,途经金城,见自己当年手种的柳树已有十围之粗,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11)倩:请。红巾翠袖:以女性服饰代指歌舞女子。(12)揾(wèn):擦拭。

鉴赏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叶衡担任江东安抚使,深受其器重的稼轩于同年被辟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赴建康就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到南京做官了。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中指出辛弃疾首赴建康当南归之初,自身之前途功业如何,尚难测度,嗣后沉沦下僚,满腹经纶迄无所用,迨重到建康,登高眺远,胸中积郁不能不一吐为快。

这首辛弃疾早年的代表作开篇宏大,破空辟出一派水天浩渺的景象,为全篇奠定了“空阔浩荡”(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的基调。这种宏阔得益于登高远眺者视野的开阔、深远和所描写的景物——天、水、山的远大。上片句句紧扣登临的题意,登楼所见、登楼所为、登楼所感相互交织。“见”的是楚天、秋水、远山,“为”的是拍遍栏杆,“感”的是无人会意。

全篇最可玩味处在于纵横豪荡的气概之中隐藏着相接相续、绵延不断的脉络,可谓句句有勾连。词人的这种驾驭能力赋予作品深层的结构之美。按陈洵《抄本海绡说词》的说法,作者用的是“倒卷之笔”。所谓“倒卷”,从读者的角度看就是后句的机关要到前句中去探寻。“秋无际”的抽象景象是被“水随天去”引出来的,“玉簪螺髻”是“遥岑远目”看到的,“江南游子”身处的环境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把“栏干拍遍”“看吴钩”的是“江南游子”。不知不觉间从登楼说到了游宦,而又以登临意收束上阕。下阕不用直笔,连用三个典故,而意脉同样隐隐接续。先是反用张翰思鲈鱼莼羹弃官南归的故事言不得便归,继而用许汜求田问舍遭陈登、刘备鄙弃的典故表明不屑求田,然后借桓温之口发时光流转、功业未成的感慨。结语引入香艳意象,似乎要堕入温柔乡中,然而“揾英雄泪”四字不论字面还是句法都陡然一转,重新为词作注入慷慨之气,抱负不得施展的英雄渐渐老去,苦闷的心灵能让谁来抚慰。全词多用二二结构的四字句,结句突转为一三句式,因变化而益显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辛弃疾于高宗绍兴末年南归,虽擒贼献王,建立了赫赫之功,但在南宋朝中始终是一个被另眼相看的“归正人”。这样一个多少有点局外的人怀着满腔北狩的豪情被羁绊于江南的苟安氛围中自然是缺乏归属感的,所以他把自己定位为在江南的游子。自己就像那本该在沙场显威的武器一般被束之高阁,不甘心弃官而归、求田问舍而又与世龃龉的下场只能是徒然地把栏杆拍遍。上阕的无人会意与结尾的“倩何人”遥相呼应。这是一篇典型的登楼写景抒怀的作品,但从深层意义上说这是一首游子吟。游子的形象中包含着羁绊、局外以及追寻等丰富的潜台词。(刘珺珺)

山水图 【明】 呈徵 江苏常熟博物馆藏

集评 清《谭献:“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清周济选、谭献评《词辨》》)

清《李佳:“‘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此类甚多,皆为北狩南渡而言。以是见词不徒作,岂仅批风咏月。”(《左庵词话》卷上)

链接 辛词派。此派代表人物为抗金英雄辛弃疾,故称辛词派,也称辛派、稼轩派、南宋豪放词派等。辛弃疾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志业在于抗金、北伐、统一祖国,但囿于当时形势,壮志未酬,转而以慷慨悲壮的词作来宣泄自己的政治豪情和牢骚之怀。他的作品影响了与他有着相同抱负、思想与艺术旨趣的一大批朝野文人士大夫,于是形成了一个绵延于南宋中后期的词派。其艺术风格渊源于打破艳科藩篱、用词抒写士大夫逸怀浩气的苏轼。故《四库全书总目 《东坡词》云:“(苏轼)开南宋辛弃疾一派。”该词派带有一定的自觉组合的色彩,其重要成员如陈亮、刘过等,都与派主辛弃疾有过密切的交游和唱和,故词论家指出:“稼轩有二龙(陈亮号龙川、刘过号龙洲道人)为之辅翼,故能成派。”(吴世昌《罗音室词札》)辛弃疾的词,南宋中后期追随者甚众,除了与他同时的陆游、韩元吉、陈亮、刘过、赵善括、杨炎正诸家之外,还有南宋晚期及宋亡之际的刘克庄、文及翁、刘辰翁、文天祥等一大批人,其影响远及元明清数代。(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