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水调歌头》
张孝祥《水调歌头》张孝祥
张孝祥
与喻才子同登金山,江平如席,月白如昼①。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②,借我玉鉴此中看③。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④。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⑤。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⑥。
注释 ①喻才子:喻樗,字子才。“才子”疑为子才之误。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东晋时创建金山寺,为国内佛教禅宗名寺。②月姊: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③玉鉴:玉镜。④切云:形容很高。《楚辞《九章《涉江》:“冠切云之崔嵬。”⑤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⑥翳(yì)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骖(cān),驾驭,乘。
松磴精庐图 【宋】 阎次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过金山,登临山寺。本词描写了登山所见的雄丽景色,抒写了作者飘然欲仙的感受和雄奇旷达的胸怀。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作品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描绘了目所见的实景——明月、星辰,又有奇幻的想象——寄声月姊,鱼龙悲啸,三山神仙笑而相邀,词人身披彩霞,头戴高冠,翳凤骖鸾。纵观全词,虚的成分占主导,它们表现了作者寻求解脱、追求自由美好世界的情怀。这首词的豪迈之气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与太白、东坡极为相似。
金山在江苏镇江,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合,遂与南岸毗连,山上之金山寺为著名古刹。作者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澄澈,此情此景,引发诗人无限的遐想和诗思,于是写下了这著名的词篇。“江山自雄丽”二句,既写出了江山的雄伟、壮阔,又点明了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寄声月姊”二句,构思超妙,运笔不凡。“玉鉴”在“玉鉴琼田三万顷”里也出现过,指玉镜。词人置身于雄丽金山之中,明月当空,风露清寒,驰骋着奇情幻思,颇似月下把酒邀月赏花的太白。他对月倾吐心声,欲借用她那明亮澄澈的玉镜来瞭望这美妙的景色。“幽壑鱼龙”三句,承上而具体描绘登山寺所见的各种景象。词人的视角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星辰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随着微波摇动,山下的烟雾,一片迷漫,而且还能窥视躲藏在深水沟壑里的鱼龙在张口悲啸。这自然是大胆而又颇为形象的想象之辞了。“涌起”二句,由大江转写山景。“白银阙”借指金山寺。《史记《封禅书》说海山三神山“黄金银为宫阙”,写金山上禅院古寺等建筑物在月下的奇妙景象有如仙山上的银阙晶宫,山在江中,寺在山上,亦如水中涌起。不仅切合情境,尤见奇幻浪漫之思。
下阕接前山上意指,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表独立”三句,既是作者对自己的一幅素描画像,又是词人心胸的袒露。“表独立”化用《楚辞《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句意,词人屹然萧然独立在金山之巅,潇洒出尘。“飞霞佩”,唐韩愈《调张籍》:“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这是从服饰上来描绘。“切云”,出自《楚辞《九章《涉江》:“冠切云之崔嵬。”“漱冰濯雪”二句,承上进一层抒写自然外景沁入词人内心的感受。作者完全沉浸在如冰雪一样的月光里,感到整个世界是那么广阔洁净,又是那么高深幽远,似乎在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也能看得清楚。此句也表现出心胸高洁、不落尘垢之意。与“肝肺皆冰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寓意正同,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二句分别正用唐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反用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的诗意,将不假骖转化为骖鸾腾飞,登仙而去了。“翳凤”,以凤羽作华盖;“骖鸾”,用鸾鸟来驾车。词中结尾的虚拟与首起的实景,首尾照应,构成一个虚实相合、情景交融的整体。于湖词有很浓的文人风味,具体表现就是用典多而密,工而稳,善于点化古典词句意象,而又能自出新意。把内心浓郁的感情移进虚拟的物象中,转化成心灵的情致创造出另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凌霄汉)
链接 南宋设置的五山十刹。宋时禅宗丛林制度日臻完备,禅徒多集中居住,凡名僧住持的丛林,都有千人以上,故有“贵人不贵寺”之说。元丰五年(1082)于大相国寺创立慧林、智海二大禅院,为汴京(今河南开封)有名的官立禅寺。南渡后,江南禅宗名僧辈出,所居丛林皆极一时之盛。时人竞造大寺,择名德主持。宁宗时(1195-1224),因史弥远之请,乃制定禅院等级,设置五山十刹。
五山:(1)兴圣万寿禅寺(浙江杭州径山);(2)景福灵隐寺(杭州灵隐山);(3)净慈寺(杭州南屏山);(4)景德寺(浙江宁波天童山);(5)广利寺(宁波阿育王山)。
十刹:(1)中天竺山天宁万寿永祚寺(浙江杭州);(2)道场山护圣万寿寺(浙江吴兴);(3)蒋山太平兴国寺(又称灵谷寺,江苏南京);(4)万寿山报恩光孝寺(江苏苏州);(5)雪窦山资圣寺(浙江宁波);(6)江心山龙翔寺(浙江温州);(7)雪峰山崇圣寺(福建福州);(8)云黄山宝林寺(浙江金华);(9)虎丘山灵岩寺(江苏苏州);(10)天台山国清教忠寺(浙江天台)。
水调歌头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①,春到沅湘草木②,远思渺难收。徙倚阑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③,吞七泽④,隘九州⑤。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⑥。
注释 ①君山:山名。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湖(洞庭湖)中有君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②沅湘: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③三楚: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汉书音义》,以江陵(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④七泽:指古时楚地诸湖泊,其中以云梦泽最为著称。⑤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记载的九州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州。⑥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鉴赏 于湖多次经过岳阳楼,据这首词中的行向与时节推测,宛敏灏先生《张孝祥年谱》认为它应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下旬。这年,孝祥请上表辞官获准后,离开荆州(今湖北江陵),乘舟沿江东归。归途中,因风阻船,滞留三日。同行诸公都填了词,他步原韵作《浣溪沙》词,有“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云云,内容可以与本词相互参证。“湖海”二句,劈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漂泊、倦于仕宦的感慨。倦游,指仕宦不得意而思归隐,颇似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意味。平生豪气,消磨殆尽,宦途险恶,壮志难酬。“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承上意写经过长久的江面漂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日落”三句,词人纵笔铺陈登楼远眺之景:天空湛蓝,万里无云,金色的夕阳斜照在一碧万顷浩荡无垠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静影沉璧,浮光跃金。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一片葱绿,春机盎然,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萦绕四隅。正如古人所云,诗赋得江山之助,这些自然景色,使作者词思翻腾。“徙倚阑干久”二句,语义微微轻收,抑制住内心感情的冲动,却写夜幕降临,弯月悬空,词人“倚阑”凝思的种种意绪烘然欲出,而含蓄的笔墨又为下片直抒胸臆积蓄了情势。
换头“雄三楚”三句,承接上意而掉转笔锋,描绘岳阳楼的雄伟气势,跌宕飞动。“三楚”泛指长江中游今湖南一带地方。“七泽”泛指楚地的一些湖泽。“隘九州”是说居天下险要之处。“人间”二句概括登岳阳楼而触发起古往今来人间悲喜的无穷感叹,又有它独具的地方色彩。词人因景(三楚沅湘)联想到战国时的屈原,潇湘风物与屈原和离骚难解难分。“欲吊沉累无所”三句,进一层抒发凭吊屈原的深切情意。“沉累”,指屈原抱石投江,亦曰“湘累”。作者对屈原身处浊世而愈发坚贞的不屈精神景仰心仪。词人言及屈原,并不仅仅是身处楚地而自然联想,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联想到张孝祥的宦途生涯,也是因为自己孤高自许,不合污俗,不免遭人嫉恨,难行其志,所以笔墨到此,更有呜咽凄怆之感。更吊屈原而不知其确切葬身处所,但登山临水,有渔儿樵子,同哀屈原而诉其“离忧”之情。作者想到自己此次隐退犹如贬官外放,也将渔樵于江中沙洲之上,内心充塞着无限辛酸悲苦。“写离忧”,正是抒写这种郁结心中的不平情绪,结笔全用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词句,抒发满腹的牢愁忧愤和凄凉之怨。以景结情,韵致有余。
这首词写途中登临的感受,风物清丽而情词悲切。上片写登楼所见之景象,下片抒发吊古伤今的情怀,其中景中寓情,感情基调不免苍凉沉痛。吊古是明写,但这首词不是一般简单的总结兴亡治乱的怀古作品,作者不是空泛地抒写古今人事兴衰的感慨,而是从眼前“日落君山”的景物铺写,联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勾起凭吊之情。“哀此写离忧”,表现出作者怀才见弃的幽怨,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凌霄汉)
石梁飞瀑图 【明】 陈祼
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 宋代重修岳阳楼。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畔西门城楼上,可遥望君山,下瞰洞庭湖,视野开阔,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吴将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唐玄宗时,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时始建楼,因位于大岳山之阳而命名。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都曾来此游湖登楼,留下诗篇。
仁宗庆历五年(1045),滕宗谅谪守岳州时重修,并嘱范仲淹为撰《岳阳楼记》,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表达了作为政治家范仲淹的人生理想,岳阳楼因而远近闻名。后几经废兴。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楼在一大平台中间,主楼三层,高19.72米,纯木结构,四周环以明廊,建筑精湛,气势宏伟。岳阳楼面湖一侧石栏高约1米,望柱上人物、狮象、莲花等雕刻细致精美。前墙两侧有南宋淳祐五年(1245)铸造铁梢各一个。楼右侧有三醉亭,传说道教仙人吕洞宾曾三醉于此。左侧为仙梅亭,另有怀甫亭,为纪念杜甫而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落架大修,丰姿更加瑰丽壮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调歌头
张孝祥
泛湘江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①。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②。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③。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④。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⑤。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⑥。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⑦,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⑧。
潇湘八景图(局部) 【元】张远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释 ①晞发:把头发晾干,常指高洁脱俗的行为。《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晞(xī),干,干燥。②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③沧浪:青苍色,多指水色,泛指江、湖。④水云乡:此处代指隐者居处。⑤琼芳:色泽如玉的香草。⑥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⑦三闾:指屈原,因其曾任楚国三闾大夫,故称。⑧未渠央:亦作“未遽央”,未能仓促即尽。
鉴赏 张孝祥被谗落职,从桂林北归途中,泛舟湘江而作此词。词人点化《楚辞》词句语意,赞美屈原的高洁情怀,又借以书写自己的怨愤不平心态。
词的开头“濯足”二句即用屈原作品的词语,又非常切合舟行途中的情景。首句见《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次句见《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北风凉”出自《诗经《邶风《北风》的“北风其凉”。从濯足到晞发的意象,显示出词人的潇洒举止。“吴山”二句紧承上句,写词人生平渴慕到潇湘。“买得扁舟”三句,进一步展示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美好情态。这里“六月下沧浪”,既点明了时间,又借指湘江并与上文潇湘呼应。“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词人转换视角,写出自己倦于仕宦,渴望与鱼虾麋鹿为友的隐者情怀,前句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后者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水云乡”代指隐者所居,这里用以自喻,显露出不合流俗、豁达自任的心情。
下阕“制荷衣”三句,承上启下,仍然运用《楚辞》意象。《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又云:“纫秋兰以为佩。”《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诗人借助优美的芳草意象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趣,用荷叶编织成衣裳,把兰草贯串起来作佩带,手握着美丽的香草。湘妃虽然微笑着起舞,但弹奏的却是一曲音调悲凉凄怆的乐曲。紧接着“唤起”三句以崇敬的心情颂扬屈原的伟大品格及其作品不朽的艺术价值。“还与日争光”明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句。结尾“莫遣”二句用《世说新语《言语》王羲之言“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之句。这里词人从幻想的画面中返回到现实的境界,寓怨愤于欢乐中,余韵不尽。这首词作用典工稳妥帖,意象繁复优美。虽借用了《楚辞》《史记》和《世说新语》中的一些语句和典故,但由于感情连贯,点化灵活,所以毫无獭祭堆砌之感,词中有虚有实,虚实相映。不仅把六月下湘江的现实景象与湘妃起舞的虚幻之境组合成一幅清旷优美的奇特画面,富有浪漫色彩,而且表达婉转曲折,读来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满腔忠愤和高洁的情怀。(凌霄汉)
秋山游览图(局部) 【明】文伯仁 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