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贺新郎》

2019-05-25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玉《贺新郎》李 玉

李 玉

春 情

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栏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范湖草堂图(局部)【清】任熊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释 ①篆缕:篆香的烟缕。篆,盘香或香的烟缕。金鼎:铜制香炉。②画堂:堂名,在汉未央宫中,有画饰,后泛指绘有画饰的厅堂。③“芳草”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公子。糁(sǎn):颗粒状。④腾腾:这里指迷糊状。⑤镇:常、尽。⑥殢(tì):困于,沉溺于。 ⑦忺(xiān):称意,舒适。 ⑧倩;请求。⑨瓶沉金井: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此指分别难再见。⑩鸾镜:凤鸾形状的镜子。

鉴赏 吴世昌《词林新话》谓此词:“乃咏闺愁,代女子立言。”清陈廷焯云:“此词绮丽风华,情韵并胜,允推名作。”(《白雨斋词话》)李玉词虽不多见,“然风流蕴藉,尽此篇矣”(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八)。前人评价颇高,足见其具有独特价值。

开篇即是一幅寂寞的图景,金炉已冷,余香如丝、兀自残存,“醉沉沉”一语双关,既照应下文的“殢酒厌厌病”,又暗含神情恍惚、心情低迷之意。时已晌午,厅堂宁静,“转”字写出了时间的变迁,烘托出了女主人公的等待。“芳草王孙知何处”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诗句,点出了王孙远游、佳人独守的主题。杨花漫漫,飞满小径,好似游子漂泊无定,给她平添了万点遗恨。“渐玉枕”句写女子在迷离中醒来,看见残红飘零,蓦然发现春已走向了迟暮,恍若她的韶华蕣颜。 游子呢?依然游宦在外,于是她只好“镇无聊”,寂寞难耐,相思难熬,只能“殢酒”消愁。酒可以温暖她的心,却又令她“厌厌病”,发泄之后徒留伤害。这句与南唐冯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鹊踏枝》)表达的意蕴异曲同工,让人怜惜。“云鬓乱,未忺整”进一步描画女子的倦容。游子走后,她便厌倦梳妆,正是“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中的朴素情感在这里得到了重新演绎。

“‘江南’三句,言消息杳然。”(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作者没有明确指出“旧事”是哪般,除了他们之间的相恋,也许还含有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休重省”三字语含坚定。女子似乎刻意要忘却曾经的记忆,但只不过是无奈的倔强而已。如果她真的能忘却,也就不会有这绵延无边的痛楚了。她想借鸿雁传书,寄去自己的问候,终无可致之,“遍”字写出了寻寻觅觅之苦。“月满西楼凭栏久”将时间轴线拉到了夜晚,此时佳人正在倚栏独望,却望不到归人,悲从心来,似乎也产生了怀疑。这里借用白居易曾在《井底引银瓶》中对闺中女子的劝诫表达了自己对于“瓶沉金井”悲惨结局的担心。“嘶骑”两句进一步渲染离情。“枉教人”三字流露出女子无奈的埋怨。明卓人月《古今词统》载柳耆卿曾梦一妇人咏诗云“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本词似乎借鉴这几句。最后“谁伴我,对鸾镜”表达出女子深切的期待。至此,女子的痴情完全展现。

全词语言锤炼,精致含蓄,感情细腻真切,情味悠长,正如清黄苏《蓼园词话》评:“情词旖旎,风骨珊珊,幽秀中自饶隽旨。”(张雅莉)

集评 清《陈廷焯:“此词情韵并茂,意味深长,黄叔旸谓李君词不多见,然风流蕴藉,尽于此篇。非虚语也。”(《词则《别调集》卷二)

明《沈际飞:“李君止一词,风情耿耿。”(《草堂诗馀正集》)

链接 宋时大量进口的檀香。檀香出产于三佛齐、阇婆(今印尼苏门答腊、爪哇)和渤泥(今文莱)、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诸国。常绿小乔木,其木材极香,当地人砍下阴干,香味清劲而易泄。木色黄者谓黄檀,紫者谓紫檀,轻而脆者谓沙檀,香味大率相类。其树老皮薄,香气亦烈,是为上品。其下者称点星香,树根称香头。檀香是很好的薰香料,也可制各种器具,或刨片入药。在宋与上述诸国贸易中最为常物,宋时中国商人大量进口,并转贩他国。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