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颖《薄媚》

2022-09-30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董颖《薄媚》董 颖

董 颖

西子词 排遍第九

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凛然万里宣威。那知此际。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争若都燔宝器。尽诛吾妻子。径将死战决雄雌。天意恐怜之。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忧嗟又经时。恨不如巢燕自由归。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备尝险厄返邦畿。冤愤刻肝脾。

骑马人物图 【唐】 佚名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注释 ①宣威:气势浩大,煊赫威风。②燔(fán):焚烧。③返邦畿(jī):指越王回国。邦,国。畿,古称王都领辖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鉴赏 《乐府雅词》卷上载董颖有《薄媚》西子词大曲十首,为研究宋大曲体制的重要资料。“大曲”指唐宋时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 宋王灼《碧鸡漫志》云:“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这是大曲的一般结构,董颖的《薄媚》大曲,是由排遍第八、排遍第九、第十攧、入破第一、第二虚催、第三衮遍、第四催拍、第五衮遍、第六歇拍、第七杀衮共十曲组成,题目是《西子词》,歌咏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利用西施灭吴复国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496年,吴越展开争霸之战,最终越王勾践于槜李(今浙江嘉兴南)大败吴军并射伤阖闾。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他于公元前494年大举出兵复仇,越王大败,从而重塑了吴国的霸主地位。本篇《排遍第九》主要反映了上述历史内容,写越王勾践由臣侍吴王夫差到得以归国的整个过程,刻画了勾践在争霸失败后的痛苦挣扎和悲愤心情。作者擅长铺叙,融叙事于抒情,展现了春秋争霸的历史场景。全词格调悲凉慷慨,情绪激昂,气势雄浑,再现了当时的恢弘画卷。

以“自笑平生”开篇,暗含对比。“英气”两句是越王勾践位居霸主时的雄姿英发,大有睥睨天下之势。“那知此际”一句急转而下,笔法跌宕,接着作者便浓墨重彩渲染其失败后的惨淡境遇。主人公平生的煊赫地位与眼前的穷途末路形成强烈反差,可悲可叹。那“自笑平生”一句看似平淡,其实饱含了越王的辛酸血泪。“笑”是他的自我解嘲,是他对眼前现实的悲愤,也许换作“长歌当哭”恰如其分。

作者是站在支持越王的立场上俯视整个事件的。在他的眼中,越王的境遇虽悲惨,但英雄气概却未衰,作者在痛惜英雄不得志的同时,也饱含着对他的钦佩和敬仰。俗语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勾践已是失败之将,已经“涂穷”,作者却仍旧以“熊虎”相比;是“熊虎”,却“来伴麋鹿卑栖”,“麋鹿”借代夫差,胜利者是“麋鹿”,失败者却是“熊虎”,其情感倾向自现。勾践侍奉夫差,本是“最佳”的选择,可以留有余地,东山再起,此处却称之为“卑栖”,大有不平之气,作者对勾践的敬慕可见一斑。

“既甘臣妾”三句,节奏短促急迫,表明形势严峻,不容间息,却又所向无计,接着作者开始叙述当时的历史现实。越王兵败之后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文种向吴王求和,“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不许。于是,“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后被文种劝阻并接受了他的建议。凭借美女宝器,文种收买了吴国擅权贪赂的太宰嚭,在他的“帮助”下,吴王最终接受了越王的求和,从此勾践入事吴王,为夫差“驾车养马”三年,直至公元前490年才获释回国。

“天意恐怜之”一句满是辛酸,越王勾践在绝境挣扎,想“径将死战决雄雌”,其实也只是螳臂当车,勾践最终没有如此,只因他心底生存与求胜的强烈热望。勾践虽有太宰嚭“帮助”,暂渡难关,却是“忧嗟又经时”,悲痛不已。原来是霸主,现在是臣侍,地位悬殊,但是勾践无从选择,身不由己,只有等待时机。“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是全词中唯一的写景之笔。“月”“残”,“雨”“寒”,且分别伴以“朦胧”和“萧萧”,景物如此的凄寒,这正是越王“风刀霜剑”“有血都成泪”的三年生活写照,他“备尝险厄”,忍辱负重,最后得以“返邦畿”。他没有止步,更没有逃避,有的是“冤愤刻肝脾”的鸿鹄之志和磅礴大气,越王勾践终在“卧薪尝胆”中大展宏图,恢复河山,全词在激越飞扬中达到了高潮。

咏史是为了喻今,勾践做吴国之臣,仅是权宜之计,为了无限江山他甘愿受辱,而南宋与金议和,交纳岁币,俯首称臣,却真是卑躬屈膝,丧权辱国。此处流露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之愤,那“有血都成泪”“冤愤刻肝脾”正是作者有志难展、报国无门的深悲剧痛的真实展现。(张雅莉)

链接 《薄媚》词牌。《薄媚》原为唐宋时期的大曲,全称为《道宫薄媚》,董颖摘取大曲《薄媚》中的十遍,写作了这组《西子词》,咏怀历史上的吴越春秋故事,是为创调之作。

成套演唱的“大曲词”。配合大曲创作并演唱的歌词,谓之大曲词。大曲原是唐宋时与“散曲”“杂曲”或“曲子”相对应的一种音乐体制,一般篇制较庞大,结构较复杂。因此,依照大曲填写和演唱的歌词在形式体制上也就与一般的“曲子词”不同,往往由多首组成,成套演唱,如敦煌写卷中已抄录大曲词数套,如《斗百草词》凡四首,在每首词前依次标示“第一”至“第四”的序号,其他如《阿曹婆词》三首、《剑器词》三首、《苏莫遮》“五台山曲子六首”等,皆如此。宋代也有一些大曲词的创作和传存,如北宋曾布有《水调歌头》一套七首,依次标明“排遍第一”至“排遍第七”,即是用从《水调》大曲中“摘遍”出来的“歌头”曲组织成套的,其性质与大曲词大致相同;又如南宋曾慥《乐府雅词》卷上专列“大曲”一类,载录董颖《薄媚《西子词》一套共十首,依次为“排遍第八”“排遍第九”“第十攧”“入破第一”“第二虚催”“第三衮遍”“第四催拍”“第五衮遍”“第六歇拍”“第七煞衮”,堪称是一套篇制更宏大、结构更完整的大曲词。(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