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沧浪亭记》
苏舜钦《沧浪亭记》
予以罪废1,无所归。扁舟南游2,旅于吴中3,始僦舍以处4。时盛夏蒸燠5,土居皆褊狭6,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7,以舒所怀8,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9,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10,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11。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12,三向皆水也。杠之南13,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14。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15,近戚孙承佑之池馆也16。”坳隆胜势17,遗意尚存18。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9,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20。澄川翠干21,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22,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23。,幅巾以往24,至则洒然忘其归25。觞而浩歌26,踞而仰啸27,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28,观听无邪则道以明29。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30,隔此真趣31,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32。情横于内而性伏33,必外寓于物而后遣34。寓久则溺35,以为当然36;非胜是而易之37,则悲而不开38。惟仕宦溺人为至深39。古之才哲君子40,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41;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42。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43,不与众驱44;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45,沃然有得46,笑闵万古47。尚未能忘其所寓48, 自用是以为胜焉49。
【注释】 1予以罪废:据《宋史·苏舜钦传》,苏舜钦是范仲淹推荐入朝的,又是宰相杜衍的女婿,而且积极参与范仲淹、富弼、杜衍等的“庆历新政”。新政的推行,触犯了旧权贵们的既得利益,遭到大臣吕夷简等人的反对。庆历四年(1044)十一月,苏舜钦以“监主自盗”论罪,削职为民。2扁(pian偏)舟:小船。 3吴中:指今江苏省苏州市,春秋时是吴国都城,故有此称。 4僦(jiu就)舍:租凭房舍。 5蒸燠(yu域):暑湿闷热。 6褊(bian扁):狭小。 7高爽:高亢清爽。虚辟:空旷开阔。 8所怀:指所怀的郁闷。 9郡学:苏州的官立学校。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在它的东面。 10崇阜:高山。 11并(bang傍)水:沿水而行。《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并’,读曰‘傍’;傍,依也。”此“并”为“傍”的假借字。 12纵:直长。广:横长,广度。寻:古代计算长度的量词,八尺为寻。 13杠(gang):小桥。 14相亏蔽:交相掩蔽。 15钱氏有国:五代时,钱镠(liu流)建立吴越国,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东南部。 16近戚孙承佑:最后一个吴越国王钱俶(钱镠的孙子)纳孙承佑女兄为妃,故称近戚。 17坳(ao傲):低洼。隆:凸起,高处。胜势:佳胜、优美的形势。 18遗意:指原来池馆建筑的意趣。 19碕(qi其):曲折的堤岸。 20阳: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21翠干:翠绿的竹干。 22轩:窗。 23榜(bang傍):摇船的木桨。这里用作动词,划船。 24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代替帽子。这里表示闲散、儒雅的装束。 25洒然:潇洒,洒脱,不拘谨。 26觞:饮酒。浩歌:高歌。 27踞(ju句):蹲坐。28形骸(hai孩):躯体。 29道:事理。 30汩汩(gu古).:急流貌,这里形容紧张急迫。 锱铢(zizhu姿朱):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锱,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比喻极其轻微。磨戛(jia颊):磨擦冲撞,比喻勾心斗角。 31真趣:山水之美的真趣味。 32动物:受外物的影响而感动于心。 33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性:指人的自然质性,即人的天性。 34物:客观事物,指仕宦荣辱、山水鱼鸟等。35溺,沉迷。 36当然:应当这样。 37胜是而易之:找到能胜过它的事物去代替它;克服现状而予以改变。 38开:排解。 39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只有当官这件事容易使人沉迷得最深。 40才哲:犹才智。41有一失:有这一失误,指陷入名利场中。 42自胜:战胜自己的私欲。 43冲旷:冲淡旷远的心情、心境。 44不与众驱:不跟众人一起追逐名利。 45内:指性。外:指情寓于物。 46沃然:怡然自得的心情。 47闵:同“悯”,悲悯。 48所寓:所以寓情之物,指沧浪亭。 49自:因。
【今译】 我因获罪而被罢去官职,没有可以安身之处,就坐着小船南游,作客于吴中时,才租了房屋定居下来。时当盛夏,天气闷热,本地人的住所又都狭小,热气不能散发。我很想得到一个高朗清爽、空旷开阔的地方,来舒散郁闷的心情,却怎么也得不到。
一天,经过苏州府学宫,向东望去,草木郁郁葱葱,山高河阔,和城内的景象大不相同。沿水而行,发现一条小路蜿蜒于杂花修竹之间。向东走数百步,有块荒地,纵横合计五六十寻,三面靠着水。小桥的南面,地势更为开阔,旁边没有人居住,左右两侧都被树木交相掩蔽。我访问了久住这里的老人,他们说:“这儿曾是钱王近亲孙承佑的池馆。”望将过去,地势高低错·落,非常优美,原来建筑的意趣还依稀可见。我很喜爱这里的环境,徘徊不忍离去,就花了四万钱买下这块弃地,在北边的曲岸上建造起亭台,取名为“沧浪”。亭前有竹林,亭后有溪水,水的北面又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竹海。清澈的流水,翠绿的竹干,水竹光影交映于窗户之间,配合上清风明月,就更为幽静可爱。
我时常驾着小船,束着绢巾到沧浪亭去,一到亭中就感到逍遥自在,流连忘返。或饮酒而放声高歌,或蹲坐而仰天长啸,连乡野间的老人也不见行踪,只有自己与鱼鸟一起共享大自然的乐趣。身体既然感到舒适,心情就不觉得烦恼;所见所闻纯正无邪,事理因而得以彰明。回想从前汲汲于浮沉得失的官场,天天为了微小的利害而与人磨擦冲撞,反而与这美好山水的真趣味相隔绝,岂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是感于外物而后动心的;情欲潜伏于内心,它一定要寄托于外物才会舒畅。寄托久了,沉迷其中而习以为常,反而把不正当的生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对此不加克服而予以改变,人就会因此而陷入悲哀而无法得到排解。世间只有当官这件事容易使人沉迷得最深,古代的才智之士,因为有此一失而忧闷致死的,真是多极了;这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克制自己的私欲。我在免官之后找到了这一佳境,自当安于冲淡旷远的心怀,不与众人一起去追名逐利;因此,又能对人生内外得失的原因,有了透彻的领悟,对古往今来争名夺利的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我所以未能完全忘怀寄情于外物,是因为拿它作为主宰自己的一种力量啊!
【总案】 苏舜钦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被劾免官,流寓苏州,本文是他在苏州建成沧浪亭后所写。《孟子·离娄上》载《孺子歌》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沧浪”名亭,寓有政治污浊则隐退闲居之意。全文共四段。第一段叙作者谪居吴中,突出其当时处境的恶劣,为构筑沧浪亭设下了伏线。第二段叙述自己兴筑沧浪亭的首末经过。“前竹后水”数句,写亭子周围的优美景色,历历如绘,虽寥寥短幅,却画意无穷。第三段描写作者随时来沧浪亭游赏的欢愉心情,以饱蘸诗情之笔,极写“鱼鸟共乐”、洒然忘归的生活乐趣,展现了一个与恶浊的官场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由此生发出“形骸既适”一段抒情性的议论,深深体味到“真趣”之足贵与官场之可鄙,一种悔悟和庆幸之感溢于言外。末一段从个人的仕宦经历,认识到“惟仕宦溺人为至深”,表示要在大自然美景的陶冶中克服个人的私欲,消除心情的苦闷。文章有意学习唐代柳宗元永州游记的格调,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叙事首尾完整,情感鲜明,议论透辟。同时,作者又采取移步换形的手法,按照作者的行踪来写沧浪亭的位置和景物,使读者宛如亲历其境,仿佛跟着作者一起去寻幽探胜,这也是柳宗元山水记所惯用的手法。
-
岳珂《冰清古琴》
[2019-06-12]
-
苏轼《决壅蔽》
[2019-06-12]
-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2019-06-12]
-
苏轼《前赤壁赋》
[2019-06-12]
-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