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观潮》

2022-10-09 可可诗词网-唐宋散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周密《观潮》

浙江之潮1,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3。方其远出海门4,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5,际天而来6,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7,吞天沃日8,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9。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10,艨艟数百11,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12,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13,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14,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15,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16,仅有“敌船”为火所焚17,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18,皆披发文身19,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20,出没于鲸波万仞中21,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23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24,珠翠罗绮溢目25,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26,而僦赁看幕27,虽席地不容闲也28。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29”。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30,真若箫台蓬岛也31

【注释】 1浙江之潮:即钱塘江的潮。浙江下游称钱塘江。 2伟观:大观。指观览对象的奇伟壮丽。 3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日,此指八月十六日。 4海门:指钱塘江与大海交界处。 5玉城:如玉石砌成的城墙。 6际天:接天。 7激射:指潮势如激水喷射般迅猛。8吞天沃日:天空潮势猛壮,似欲淹没天日。 9杨诚斋:即杨万里。10京尹:京兆尹。这里指临安知府,南宋以临安为“行在所”(临时首都),故称知府为京尹。浙江亭:在临安城南钱塘江北岸。教阅:训练,检阅。 11艨艟:战船。 12尽:极尽,指充分表演出。奔腾分合:队列急速变换,时分时合。五阵之势:指战船按前后左中右编队列阵,形成攻击的态势。 13乘骑:骑马。弄旗:舞旗。标枪:投掷标枪。 14倏尔:一下子。 15水爆:指江面点放的烟炮。 16一舸无迹:指江面的船只尽都藏匿,连一只也看不见。 17“敌船”:指演习中受攻击的船只。 18吴儿:吴地少年。钱塘故属吴地。 19文身:身上刺花纹。20溯迎:迎着潮头而上。 21鲸波:指巨大的波浪。万仞:古时八尺为仞,此极言潮头之高。 22豪民:指有钱有势的人。 23银彩:奖赏的银钱。彩,竞寒中赢得的奖赏物。 24江干:江岸。 25珠翠:罗绮:戴高贵的饰物,穿华丽的衣服。 26穹:高。 27僦赁:租赁。看幕:用帐幕搭成的临时看台。 28席地:一席之地。 29天开图画:南宋皇宫中的一个高台名。 30黄伞:即黄罗御伞。雉扇:雉尾扇,下方上圆,周围饰以雉尾。此二物均为帝王专用仪仗。九霄:犹言“九天”,指天空极高处,后因以喻帝王之居。这里是双关。 31箫台:指萧史吹萧引凤的凤台。《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随夫萧史学吹箫作凤鸣,穆公为筑凤台,后夫妇俱仙去。蓬岛:即传说中海上三神山之一的蓬莱。

【今译】 浙江的潮,是天下奇伟壮丽的景观。自阴历八月十六日直到十八日为最盛大。当潮头从远处的江海相交处涌出,仅象一条银白色的线;过了一会渐渐靠近,就象是一堵玉砌的城墙和冰雪覆盖的山岭,上接天际汹涌而来,宏大的声音如同打雷,震天撼地,激浪喷射,遮蔽天日,气势极其雄壮豪放。杨万里说的“海水涌动如银铸城墙,江面横系玉腰带”,就是这样。

每年临安知府去到浙江亭检阅水军,战船几百艘,分别排列在两岸;没多久演习了奔腾分合五阵的阵势,又有在水面船只上骑马舞旗掷标枪舞刀的,如同踩在平地上一样平稳。突然间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也看不到,江中烟炮轰然震响,声如山崖崩裂;烟消波静,却连一艘船也看不到,只有“敌船”被火所焚烧,随着水流消逝。

数百名善于游泳的吴地少年,都披头散发,身上刺着花纹,手里擎着由十幅丝绸拼成的大彩旗,争先恐后一鼓作气,逆着潮水而上,在万丈波涛中隐现出没,身体跳跃变化多端,然而旗尾一点儿都不沾湿,以这来夸耀能耐。乡绅土豪和达官贵人,争着赏赐银钱。

江边上下十多里之间,缀珠镶玉穿罗披绮的富贵土女满目都是,车水马龙充塞路途,饮食和百货都高出平日一倍的价钱,然而临时搭盖供租赁的看幕,连一席之地都无空闲。宫中常例在“天开图画”台上观潮。从高台上向下看,如近在手掌中那样清楚。京都的百姓遥遥地瞻望那皇帝的黄罗伞、雉扇等御用仪仗,如在九天之上,真象是在凤台、蓬莱那样的神仙世界一样。

【总案】 本文录自《武林旧事》卷三。作者描绘了钱塘观潮的盛况;记录了浙江潮的奇伟壮丽景色,府尹检阅水军的实况和弄潮儿的矫健身手,以及豪民贵宦和帝王后妃等的狂热观潮活动,鲜明地展现了一幅南宋时代都市生活的生动画卷。

《武林旧事》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序文中说:“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从本文记述的“豪民贵宦,争赏银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填若箫台蓬岛也“等片言只语中,隐约可见作者对当时举国上下苟且偷安的奢靡风气,流露了“恻恻兴亡之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