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又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西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5、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6。其嵌然相累而下者7,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列而上者8,若熊罴之登于山9。丘之小不能一亩10,可以笼而有之11。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12。”问其价,曰:“止四百13。”余怜而售之14。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15,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16,铲刈秽草17,伐去恶木18,烈火而焚之19。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邀游20,举熙熙然回巧献技21,以效兹丘之下22。枕席而卧23,则清冷之状与目谋24,瀯之声与耳谋25,悠然而虚者与神谋26,渊然而静者与心谋27。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28,虽古好事之士29,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30,则贵游之士争买者31,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32。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33,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34!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1钴鉧(gumu古母)潭:在西山两,即今湖南零陵县城郊柳侯祠附近的愚溪中。钴鉧:熨斗。钴鉧潭以形似熨斗而名。 2寻:沿着,顺着。道:行走。步:古长度单位,旧制以五尺为步。 3湍(tuan团):急流。浚(jun 俊):深。鱼梁:堵水的堰,中间留有空洞。以放捕鱼的笱(guo 狗)。 4突怒:挺立的样子。偃蹇(yanjian 眼简):高耸的样子。 5负:背。 6殆(dai 代):几乎。 7嵌(qin 亲)然:山势高崚的样子。相累:互相重叠。 8冲然:突起向前之势。角列:如兽角斜列。上:石势向上。 9罴:熊的一种。又叫人熊或马熊。 10不能:不足,不到。 11笼:包括,占有。“笼而有之”:意言象装进笼子一样全部占有它,极言小丘之小。 12货:出卖。不售:卖不出去。售:在古代卖出买进两意兼有。下文“邻而售之”的“售”,就当买进讲。 13止:仅仅。四百:四百文。唐千文为一贯。 14怜:爱。 15李深源、元克己:柳宗元的朋友。时:当时。 16器用:器具。这里指锄、铲之类的农具。 17刈(yi 意):割。秽草:杂草。 18恶木:不成材的杂木。 19烈:此作动词。意言火烧得很旺。 20遨游:自由自在地游荡。 21举:都。熙熙然:快活的样子。回巧献技:献出各种各样的技艺。 22效:敬献。 23枕席而卧:此指以石为枕以地为席欣然而卧。24清泠泠(ling 灵):明净清凉。谋:合,此指客观景物与人主观感觉相谐和。 25瀯瀯(ying):泉水声。 26“悠然”句:开阔空灵的境界与神情交融一体。 27“渊然”句:指深沉幽静的气氛与心境相合。28不匝(za 扎)旬:不满十天。匝:周。异地者二:指钴鉧潭和潭西小丘。 29古之好事之士:这里指古代喜欢山水的人。 30致之:送到、搬到。沣(feng 丰):在今陕西户县东。镐(hao 浩):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鄠(hu 户)今陕西户县。杜: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以上四地,都在唐代兴安附近。 31贵游:爱好旅游。 32日增千金:指价钱每天增加一千金。“千金”虚数,言其钱多。 33陋:这里用作动词,作鄙视、瞧不起讲。 34遭:遭遇。此指得到赏识。
【今译】 在发现西山以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西北面的小路走二百步,又找到了钴鉧潭。距潭西二十五步,在水流急而又深的地方是一道石堰。堰的上面有个小丘,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那里的山石有的突起挺立或高高耸起,有的从泥土里冒出来,争相呈现出各种奇形怪状,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耸立重叠其势向下的山石,就象成群的牛马在溪边饮水,那些突起向前象兽角一样并列向上的山石,又好象熊罴在爬山。小丘的面积极小,还不足一亩,简直可以用笼子把它装起来带回去。
我问小丘的主人是谁,有人说:“是唐氏丢弃的一块荒地,标价出卖却卖不出去。”问小丘的价钱,回答说:“只四百文钱。”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买下它了。李深源、元克已当时和我同游,大家都非常高兴,感到出乎意外。我们互相轮流拿着工具,铲除杂草,砍掉丛生的乱树,并燃起大火把它们烧掉。于是美好的树木挺立出来了,美丽的竹子、奇特的山石显露出来了。由小丘这里望过去,那高高的山岭,飘动的白去,潺潺的流水,以及自由自在游荡的飞禽、走兽都欢欢快快地在这小丘的上下,显示各自的技巧和本领。我们安放枕席,就地躺了下来,眼睛感触到的是清凉的景色,耳朵接触到的是淙淙的水声,精神接触到的是清闲而空旷的境界,心灵接触到的是深沉而恬静的境界,不满十天就得到两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就是古代热爱山水的人,也许还没有达到这种地步!
唉。凭着这小丘的胜景。如果把它移到沣、镐、鄠、杜一带地方,那些喜欢游山玩水的人士,争相购买,即使有人每天增价千金也难买到。现在被丢弃在这个永州,农夫、渔父从这里走过看不起它。价钱仅仅四百文,这么多年也卖不出去。然而我和李深源、元克已却偏偏高兴地得到了它,这个小丘难道真的交了好运吗?我把这篇短文写在石头上,就用它来祝贺这个小丘的好境遇吧。
【集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大家柳柳州文钞序》:“再览《钴鉧潭》诸记,杳然神游沅湘之上,若将凌虚御风也已,奇矣哉!”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天然幽旷。”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卷五十一:“刘大魁:‘结处极幽冷之趣,而情甚凄楚’。”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三:“记潭势简峭,记游孤迥。”
清·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四:“徐幼铮曰:‘结语哀怨之音,反用一“乐”字托出,在诸记中,尤令人泪随声下。’”
近代·林纾《古文辞类纂》卷九:“言颠委者,自上而下,皆石势之突怒处。以突怒之石势,御奔注之水势,自然荡击,然石间有土,既为水啮,则土尽石穹,故云毕至石止也。然后徐行,则峻势已平,水势亦杀,故成徐行。犹子厚在朝时颇自矜张,故受人弹纠;迨既远谪,物议稍平。”
“得潭后,行泉观月,则心空无滓,故转以居夷为乐耳。”
【总案】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写在《钴鉧潭记》之后。
文章构思精妙,抒写物我合一,大有出神入化之功。请看作者对小丘异石的描写:“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不但写了石头之多,石头势态之奇,同时化静为动,写出了奇石的感情。你看那数不清的石头,深埋泥土,不见天日,却愤然破土,争相竞奇这不正是柳氏现实的遭遇和抗争精神的写照吗?而本文全篇几乎都是采用这种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方法来抒写的。文章以“唐氏之弃地”自况,暗含放逐他州郁忧之情;文章以小丘廉价“连岁不能售”隐作者怀才不遇,久迁不升之愤;篇末以庆小丘终于被人所识,反衬作者自伤不遇和期待用事之心都是同于此法。
由此可见,本文正是由于作者巧妙地把他发现和开发小丘作为文章的外部线索,把他在发现和开发小丘的感受,作为文章的感情线索,并将二者结合在体察奇特景观的描写中表现出来,本文才写得如此曲折委婉,寄寓良深的。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这篇游记,我以为不过。
-
岳珂《冰清古琴》
[2019-06-12]
-
苏轼《决壅蔽》
[2019-06-12]
-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2019-06-12]
-
苏轼《前赤壁赋》
[2019-06-12]
-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019-06-12]